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收起左侧

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探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532
主题
42
精华
0
墨水
114

发表于 2022-2-27 1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为有效处理草莓生长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提高草莓的品质与产量,分析了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红中柱根腐病,缺钙、盐害或肥害,蚜虫、红蜘蛛、蓟马、蛴螬等草莓栽培中主要的病虫害及其识别方法,探究其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为草莓的优质、高效、无害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16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矮小,植株高度一般在15~35 cm,呈半匍匐或直立丛状生长,花白色,属喜光植物,喜水但不耐涝,不耐盐碱,在设施栽培中如果管理不当会产生一些病虫害问题[1-3]。因此,了解并掌握草莓的主要病蟲害及综合防控技术对草莓栽培至关重要。
1 草莓主要病害
1.1 主要侵染性病害
1.1.1 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花和果实,叶柄、花梗、匍匐茎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叶片的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整片叶子上布满白粉,叶缘也向上卷曲变形,叶片呈汤匙状,随后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严重的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花托染病,花瓣呈粉红色或浅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花托不能发育。幼果染病,幼果会被白色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大,发育停止,干枯;成熟果发病,果实表面明显覆盖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失去商品价值。
1.1.2 草莓灰霉病
灰霉病从开花到上市的任何时期都有可能发生,主要为害叶、花、果柄、花蕾及果实。叶片染病是在叶缘处腐烂,田间湿度高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病叶枯死,发病部位长有灰色的霉状物。花器染病,初在花萼上产生水渍状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侵入子房及幼果,呈湿腐状,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厚密的霉层,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导致花萼枯死。未成熟的浆果染病,起初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湿度大时病果湿软腐烂,空气干燥时病果常呈干腐状。已转乳白或已着色的果实染病,常从果基近萼片处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受害部位产生油渍状白色或灰褐色斑点,随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变软、腐败,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1.3 草莓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也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匍匐茎和果实。叶片染病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5~1.5 mm,偶尔有3 mm大小的病斑,病斑通常为黑色,有时为浅灰色,类似于墨水渍。叶柄和匍匐茎染病,发病初期出现稍凹陷、较小、中央为棕褐色、边缘为紫红色的纺锤形病斑,蔓延后发展到全部叶柄及整条匍匐茎。根茎部位染病最初症状为病株最新的2~3片叶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出现萎蔫,傍晚恢复;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炭疽病侵染时,可引起整株萎蔫和死亡;育苗地遇高温多雨天气时,可引起植株连片死亡,纵切和横切枯死或萎蔫植株的根茎部位,可观察到从外向内变褐,而维管束不变色。无论成熟或未成熟的果实都可能被侵染,感染后果实病斑呈一个或多个稍凹陷的褐色至黑色环状斑,直径在0.3~1.3 cm,病斑可扩散到果实表面的任何地方,果实表面有黄色的黏状物即分生孢子,被侵染的果实最终干成僵果。
1.1.4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可以分为急性萎蔫型和慢性萎缩型两种类型。急性萎蔫型多在春夏季发生,从定植后到早春植株生长期间,植株外观没有异常表现,只是在草莓生长中后期,草莓植株突然发病萎蔫,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枯死。慢性萎缩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感病后植株呈矮化萎缩状,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然后全株萎蔫或枯死。在发病初期,检视根部可见幼根先端或中部变成褐色或黑褐色而腐烂,将根纵向切开,可见腐烂的根尖以上变红,最终变色可延伸到根茎,将根茎横切,发现根茎中部变成红褐色,随后根茎中部颜色逐渐变深,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根部坏死褐变,整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1.2 主要生理性病害
1.2.1 缺钙
草莓缺钙最典型的表现是叶焦病、硬果、根尖生长受阻和生长点受害。叶焦病在叶子加速生长期频繁出现,其特征是叶片皱缩,出现皱纹,叶片顶部干枯变成黑色。缺钙多在现蕾期发生,幼嫩小叶及花萼尖端出现黑褐色干枯,浆果表面有密集的种子覆盖,未膨大的果实上种子可布满整个果面,果实组织变硬、味酸,根短粗、色暗,以后呈淡黑色,在较老叶片上的症状表现为叶色由浅绿到黄色,逐渐发生褐变、干枯。
1.2.2 盐害或肥害
盐分积累常会抑制生长势,引起植株生长缓慢、矮化且可以引起植株死亡,叶边缘和叶尖烧伤常作为盐害或肥害的明显指标。相比阴冷天气,在干热天气中叶片烧伤通常会更严重,幼苗很难发根且须根少,受盐害的根会增粗。
2 草莓主要虫害
2.1 蚜虫
为害草莓的蚜虫主要是棉蚜、桃蚜及草莓根蚜等,大多群居于草莓幼叶叶柄、叶背、嫩心、花序和花蕾上。蚜虫为刺吸式口器,取食时将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食,吸食后使嫩芽萎缩,嫩叶卷曲收缩,扭曲变形,不能正常展叶,造成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导致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此外,蚜虫分泌的蜜露也会污染叶片导致煤污病,而蚂蚁则以其蜜露为食,故植株附近蚂蚁较多时,说明蚜虫开始为害。蚜虫是一些病毒的传播者,只要吸食过感染病毒的植株,再迁飞到无病毒植株上吸食,即可将病毒传播到另一植株上,造成严重影响。
2.2 螨类
草莓上常见的螨类害虫多为红蜘蛛,是蛛形纲害虫,为害植物的叶、茎、花等。螨类害虫通过刺吸茎叶为害植物,初期叶正面有大量针尖大小失绿的黄褐色小点,叶片变成苍灰色,叶面变为黄绿色,后期叶片从下向上大量失绿,卷曲收缩并脱落,造成大量落叶。有时会从植株中部叶片开始为害,导致叶片逐渐变黄。部分螨类喜群集叶背主脉附近并吐丝结网于网下为害,有吐丝下垂借风力扩散传播的习性,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植株如火烧状、矮化。温室草莓生长中后期易遭受红蜘蛛为害,被害植株矮化早衰,叶片红褐色干枯,开花期受害,果实缩小硬实,畸形果增多,严重影响草莓鲜果的产量及品质,为害严重的可减产30%~40%,甚至绝收。为害草莓的螨类害虫有多种,其中以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为害严重。二斑叶螨成蜡污白色,体背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深褐色斑,幼螨和若螨也为污白色,越冬型成螨体色变为浅橘黄色。朱砂叶螨成螨为深红色或锈红色,体背两侧也各有1个黑斑。
2.3 蓟马
蓟马种类繁多,但其为害特点基本相同,成虫、若虫多隐藏于花内或植物幼嫩组织部位,以锉吸式口器锉伤花器或嫩叶等植物组织为害植株。为害叶片时叶脉间先出现灰白色条斑,叶脉发黑,严重为害时叶片皱缩不展,叶柄变黑,整片叶子变黑,植株矮小,生长停滞。为害花时,花瓣呈褐色水锈状,萼片背面有褐色斑,后期整个花器变褐、干枯,萼片从尖部向下呈褐色坏死,会影响花芽分化,易产生畸形果。为害幼果时,果实粗糙,果尖呈水锈状,后期幼果呈茶褐色或黑褐色、僵死,影响着果,降低果实产量及品质。
2.4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俗称地蚕,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草莓。成虫主要为害草莓叶片,一般发生较轻,幼虫在地下取食根茎,轻者损伤根系,生长衰弱,严重的引起植株萎蔫甚至枯死。
3 草莓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3.1 病虫害防控原则
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控和物理防控为基础,提倡进行生物防控,同时按照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控技术。
3.2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3.2.1 农业防控
农业防控就是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创造不利于草莓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抑制病虫生长繁殖,直接或间接消灭病虫。这种方法经济、安全,主要起到预防作用,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1.1选用抗病虫品种
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
3.2.1.2使用脱毒苗作为种苗
在没有种植过草莓的地块使用脱毒种苗进行育苗,有利于避免或减轻病害发生。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草莓脱毒原种苗繁殖的生产用苗比普通苗的果大,品质好,产量增加30%以上。
3.2.1.3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控制氮肥使用量;选择通风良好、排灌方便、中性或弱酸性的地块栽植草莓;根据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保证通风透光性好;田间及时摘除病老残叶、病果,并集中销毁,降低病菌再侵染基数;设施内要采用高畦栽培,进行地膜覆盖,采用滴灌浇水;严格控制好设施内的温湿度;在收获结束后,及时清理草莓秧苗和杂草,进行土壤消毒。
3.2.2 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是利用物理原理來防控草莓病虫害,主要防控方法有以下4种。
3.2.2.1人工捕杀
对于幼虫体积较大的害虫,在虫害发生初期,可以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棚室栽培中的效果很好。
3.2.2.2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诱杀
悬挂黄板诱杀白粉虱及蚜虫;悬挂蓝板诱杀蓟马;利用黑光灯诱杀古毒蛾和斜纹夜蛾等害虫。
3.2.2.3阻隔
在棚室放风口处安装防虫网防控蚜虫;采用避雨育苗的方法,切断病害的传播途径。
3.2.2.4电热式自控熏蒸器熏蒸
电热式自控熏蒸器是使用电热技术,通过恒温加热,熏蒸可气化并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一切固体、液体农药(如硫磺、百菌清等),使之在空气中均匀散布,使植株在一定时间段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中,进而使不易施药的部位(往往是病害集中的部位,如叶背面)也能得到很好的防治。该种防治方法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对灰霉病、蚜虫、白粉虱等常见病虫害也有很好的防效。
3.2.3 生物防控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生物防治可以改变害虫种群组成成分,能直接大量消灭害虫,且对人、畜、植物安全,同时不会使害虫产生抗性。
3.2.3.1以虫治虫
利用捕食螨控制草莓红蜘蛛,利用草蛉和瓢虫防治蚜虫,利用赤眼蜂可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幼虫,利用丽蚜小蜂防控白粉虱。
3.2.3.2以菌治虫
利用病原菌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线虫等控制虫害发生,如利用苏芸金杆菌(细菌)防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用白僵菌(真菌)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3.2.3.3利用昆虫激素治虫
合成并释放雄虫性外激素,可以有效诱杀雌虫,既可以杀死成虫,又可以进一步控制害虫繁殖后代。另外,可以利用昆虫内分泌激素,使昆虫变态过程发生紊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从而有效控制害虫,如在老龄幼虫快化蛹时,喷施保幼激素,使幼虫处于蛹和幼虫中间型,不能正常羽化,或虽能羽化成虫,但没有生殖能力。
3.2.4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是指应用化学农药对草莓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效果明显、直接,在以上方法对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时应及时采用化学防控。采用化学药剂时应按照国家规定,选用高效、微毒或低毒、残效期短、安全的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另外,部分农药虽然可以在草莓上使用,但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尽可能避免使用单一农药,做到适时轮换、合理混用,同时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
参考文献:
[1] 张运涛,王桂霞,董静.无公害草莓安全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 杨莉,杨雷,李莉.图说草莓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 潘阳,孙茜.草莓疑难杂症图片对照诊断与处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赵中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