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收起左侧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460
主题
46
精华
0
墨水
120

发表于 2022-2-27 1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全面阐述从冯友兰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朱子哲学,着重分析他们的研究对于前人的创新以及他们之间各种重要学术观点的差异、冲突以及逻辑演变过程,特别强调冯友兰对于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开创之功以及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的创新之处和相互冲突,动态地展示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学术思想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的各种学术观点作出深入分析,阐述新观点,力求有所突破。
关键词: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
朱子,名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著名哲学家,中国学术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朱子的学术历来受到重视,直至现代,朱子哲学得到了深入的研究。1934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其中对朱子哲学作了系统的阐释,从而开创了朱子哲学研究的新领域。20世纪60、70年代,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出版,其中对朱子哲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与此同时,牟宗三的《心体与性体》、钱穆的《朱子新学案》又进一步推进,从而使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进入新的境界。
一、现代朱子哲学研究的兴起
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朱子哲学研究,是在西方哲学进入中国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而且一开始表现为运用西方哲学概念诠释朱子学术的新特点。1904年,王国维(1877-1927)发表的《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后收入《静庵文集》,更名为《论性》)和《释理》就已经开始运用西方哲学的概念以及实在论的观点诠释朱子的“性”和“理”。其中指出:“明道之所谓性,兼气而言之。……伊川纠正明道之说,分性与气为二。”“朱子继伊川之说,而主张理气之二元论。”(王国维:《论性》)又说:“朱子之所谓理与希腊斯多噶派之所谓理,皆预想一客观的理,存于生天、生地、生人之前,而吾心之理不过其一部分而已。……理者主观上之物也。故对朱子之实在论,而有所谓观念论者起焉。”(王国维:《释理》)
现代对于朱子学的专题研究,可以追溯到1910年出版的蔡元培(1868-1940)的《中国伦理学史》所述第三期“宋明理学时代”第九章“朱晦庵”。该章分为“小传”“理气”“性”“心情欲”“人心道心”“穷理”“养心”“结论”等节,专门论述朱子的伦理学思想。显然,已经形成了后来阐述朱子哲学所谓的“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三个层次。
1916年出版的谢无量(1884-1964)的《朱子学派》是民国时期第一部以朱子学为专题的学术著作。谢无量曾于1914年撰《新制哲学大要》,其中指出:“略采德国近世实在论学者之说,冀导初学于新思想之潮流。”他于1916年出版的《朱子学派》有“朱子哲学”一章,运用西方哲学概念对朱子学术思想作出系统阐释,认为在朱子那里,“太极”即是“理”,“即是宇宙之实体,一切世界万物发生之根本,非仅是空理也”。谢无量还撰《中国哲学史》,第三编上“近世哲学史(宋元)”第十一章“朱晦庵”,分为“太极及理气二元论”、“性说”和“修养之工夫”三节,其中指出:“朱子既以理搭于气而行,又谓理气不可分先后,盖认理气为决然二物,此所以名之为理气二元论也。”“朱子所谓理,当周子所谓太极;朱子所谓气,当周子所谓阴阳两仪;是以朱子但说理气二元也。”
1919年,胡适(1891-1962)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出版,其中认为,哲学的门类包括:“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此后,学术界真正开始运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包括研究朱子哲学。1927年,黄子通(1887-1979)发表《朱熹的哲学》嘲。1929年,周予同(1898-1981)发表《朱熹哲学述评》。
周予同的《朱熹哲学述评》开宗明义:“哲学内容之区分,学者说各不同;就其简明而有系统者言,自以区为一本体论、二价值论、三認识论之三分法为优。朱熹学术思想之自身,固决无若是显著之划分;其采用之术语与表示之观念,亦每多含糊难明之弊;然吾人为爬梳整理而欲获得其简单之印象计,固不妨袭用此三分法也。”因而该文分为:一、本体论,又分为:(一)理气二元论,(二)理一分殊说;二、价值论,又分为:(一)伦理哲学,(二)教育哲学,(三)政治哲学,(四)宗教哲学;三、认识论,又分为:(一)知与行,(二)致知与格物,(三)穷理与读书。该文即稍后出版的周予同《朱熹》之一章。在《朱熹》中,周予同还说:“就本体论言:朱为理气二元论之主张者;以近代哲学术语言之,可称为一实在论者,即以为一切现象界之背后有所谓理气二元之实在者在。”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得以蓬勃发展。除以上所述之外,1929年出版的钟泰(1888-1979)的《中国哲学史》和贾丰臻(1880-?)的《宋学》,都包含了对于朱子哲学的阐述。1930年,贺麟(1902-1992)发表《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把朱子的太极诠释为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唯心论中的“绝对理念”,并对二者的差异做出深入探讨。同年出版的常乃惠(1898-1947)的《中国思想小史》、唐文治(1865-1954)的《紫阳学术发微》以及何炳松(1890--1946)发表的长篇论文《程朱辨异》等,都对朱子哲学作了分析。1931年,吕思勉(1884-1957)《理学纲要》出版,其中有专章阐释朱子的哲学思想,内容包括理气论、宇宙生成论、鬼神论、心性论、道德论、格致论以及知行论等诸多方面。同年,陈钟凡(1888-1982)发表《(两宋思想述评)(七):第十二章“朱熹之综合学说”》,着重讨论朱子的“宇宙论”、“心性论”、“行为论”,还有“政治论”和“教育论”。直至1932年,冯友兰发表《朱熹哲学》、《宋明道学中理学心学二派之不同》;1934年,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出版,朱子哲学的研究出现了繁荣景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