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邮品辨伪小志(十)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189
主题
41
精华
0
墨水
116

发表于 2022-2-27 19: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集邮界里的“古封”不古,仅百岁而已。只是相当于近现代封,略显老相而已。
千百年来,人们用文字传递信息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官方的专设机构,那叫做驿站;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亲朋好友外出时,便中交付,或因要事,派专人递送。这两种方式传递的信息,通常都被密封在用纸制作的信封或信袋里。我们为了区分,把前者称为驿站封,后者称为手递封。
这种信件传递状况一直延续到1856年前后。随着我国南方经济的较大发展,应时而产生了专门代人传递信息和小件物品的民间服务性行业,统称为民信局。这是一种收取服务费的机构。为了保证所传递信件、物品的安全交付,于是在信封上加盖专用的印章、戳记,作为收发的凭据。这种信封就是民信局封。经过多年的发展,民信局通信网络遍布全国城乡了。
1878年,清政府采纳了英国人赫德的建议,在他管理的海关内附设了邮局,用来收寄民间的信件。但赫德没有认真管理,近20年间业务发展不大,1897年清政府遂决定把海关邮局收回自管。这种由官府管理的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是邮政局。通过它寄递的信件称作邮寄封。
驿站封是官封,印有固定的格式,盖着硕大的关防印鉴,它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手递封、民信局封、早期的邮寄封,都用宣纸或连史纸作面子,黄表纸或黄土纸作里子,折叠成长方形的书本式样,所以都是同样的外貌,同样的材质。只是,民信局封多了民信局经手时留下的印记,而邮寄封则多了邮局经手时加盖的戳、印或邮票罢了。
近百年来,人们喜欢上了集邮活动,早期只是收集邮局发行的邮票,大约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吧,以后又逐渐发展到收集贴邮票的信封,之后又有一少部分人喜欢收集民信局封。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已沦落为废纸之列的信封,因其“出身”不同,“身价”便不同。手递封是个体;民信封是集体,已有了一些“身份”;邮寄封是国营,身价倍增。尽管它们的“出身”年月接近,材质一致,外貌酷似,但市场上价差却很大,于是一些喜欢“做手脚”的人,为了提高信封“身份”,就在这上面做起了“变造”的文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剖析此类情况。
邮票的真伪可以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而信封不可能有相同的两枚,所以只能用对照的方法。这里选择了较多的真品,为的是用来对照当时的印鉴。
图1、2、3、4外形上都是红条封。红条封是一种早期个人自制的信封。它是在信封正面中间粘上一条红色的纸签条,再翻过去粘住信封的上、下两端,以保证不会被偷拆。红签条用来书写收信人的名讳,以示尊敬。
图5、6、7在外形上,通称福寿封。这是在当地的通信数量逐渐增大后,自制信封就感到不便。于是一些小纸坊便加工信封,作为商品出售给寄信人。由于原来当中粘贴的红签条多有不便,就在信封中央加印一些称颂吉祥的红色词句,像福海、寿山、高升等来代替,所以也叫福寿封。         图1A 图1B  
请看图1。A是封的正面,B是封的反面。读了正面的文字以后,你会感到这是一封邮局无法投递的信件。因为“深渡”是县?是乡?是镇?都没写清。在通读图1A、B的所有文字、记号后,可以把它组合成下面的一段文字:现在苏州西街,开着一家名叫西恒的商店,它的老板方三喜,在农历甲申年(1884年)十二月初六,把这封内装银洋十元的信件,委托福泰润民信局,送到深渡的宝泰碗店收下,再由店方委托一个叫王生大的信差,转送到唐川村的方三喜家中。信和钱,已在当月28日收到。寄信资费(酒力付乞)已由福泰润民信局收下,不得再向方三喜家中收取了。
民信局不是邮政局,它的整个通信网络,是由若干个私营民信局所组成。某一个民信局只经营着一条或数条营运路线。此封是民信局较早的实寄封,它告诉我们,民信局当时不仅传递信息,还兼营着汇款的业务,因而这是一枚具有史料价值的实寄封,可惜的是封上戳记的个别字迹,已无法分辨了。         图2A 图2B  
图2A、B是一枚民国3年(1914年)5月15日由安丰的一家典当铺内,一位姓柳的人寄给兴化北门药店内姓洪的人的一封平信。贴着清蟠龙加盖红色楷书字“中华民国”3分邮票一枚;封上写的4月念1日即21日,邮戳上日期为5月15日,这是使用公历和农历之故。再从地理志上查到,安丰和兴化是江苏东台县的两个镇,所以由5月15日寄出,16日到达东台县局分检,转发到兴化。邮路、日期清楚,并符合当时规定的平信邮资。由此可以确认,这是一枚民初的邮寄封。         图3A 图3B  
图3A、B是一枚由九江一家名叫永泰祥的商店里的人寄给上海一家布店里的叔父的一封平信。贴蟠龙1分邮票一枚,销湖州丙午润月8日戳,钱江丙午年冬月22日到戳。此封所贴邮资与当时规定不符,寄发地不应该用湖州戳,贴邮票处有改动痕迹,到戳内有涂改痕迹,且有民信局经手的痕迹(有“力讫”字样),因此可以判断此封为变造封。它原是一枚失落邮票的邮局封,或是一枚消去有关戳记的民信局封。         图4A 图4B  
图4A、B是一枚商务信件,它是由库伦的一家商号寄往张家口分店的一封平信。贴清蟠龙5分、1分邮票各一枚共6分,是平信邮资的一倍,这符合当时蒙疆邮资须加一倍的规定。信是农历辛亥年(1911年)腊月二十二日由库伦寄出,壬子年正月初四日张家口到达。此封品相完好,邮资正确,邮路、经历日期清楚,可以确定它是一枚较好的清代边疆地区的邮寄封。其缺点是到达日戳不够清晰。         图5A 图5B  
图5A、B是一枚由上海寄往安徽歙县的一封平信。贴清蟠龙加盖红色宋体字“中华民国”3分邮票一枚;销上海元年(1912年)初九日戳,徽州元年6月14日到戳。此封发寄、到达地点与日期均正确,邮资符合规定,是一枚真邮寄封。寄信人在上海的信号里工作,由此可知,民信局在上海叫做“信号”。         图6A 图6B           图6C 图6D  
图6A、B是一枚福寿封。盖有“正和合记信局”和“龙邑全泰盛恒记长江轮船信局”的戳记。此封正、反面文字笔迹不是一个人写的;从封正面文字看,委托送信的人和收信的人很熟悉,但经过两个信局的中转,又怎能保证信件能寄达收信人。和本文其他戳记相比,“全泰盛”“正和”二戳都是假戳。从“安函烦驾便交”可以断定,此封原为清末民初的手递封,现在却成了变造封。民信局封的价格较低,而“动手脚的人”为此刻了两个假戳章,可见他手上必有相当数量的手递封,也都会做这样那样的“手术”。为起举一反三的效果,我特意将这两枚假戳放大,如图6C和D,以供喜爱收藏信封的朋友们参考。         图7A 图7B  
图7A、B是一枚直隶密云寄天津的平信封。贴清蟠龙1分邮票两枚,销直隶密云丁未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戳,背有北京丁未正月十五日戳,天津丁未正月十六日到戳。密云在北京北郊,销盖的路途、邮程均正确无误。密云销票戳落在封上部分不多,但骑缝连接处非常自然,色泽一致,且外圈尚有一大圆圈,这是该戳式系由大圆戳改制而成之铁证。如此种种,可以确认该封是真的邮寄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