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收起左侧

重庆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考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40
主题
44
精华
0
墨水
120

发表于 2022-2-27 18: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农旅融合产业形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及障碍分析,提出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 观光 农业 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旅游市场需求为方向,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 、文化传承、科普宣传等功能要求的一种新型农旅融合产业形态。近两年国家政策频出,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農业的优势及条件
重庆市江北区目前有农业人口1.93万人,占全区人口3.2%;农业有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产业,2015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仅0.2%,传统农业生产的意义已经不大,但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江北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及条件。
1.1区位优势明显。江北区身兼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双重定位,既要着眼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的打造,又需围绕满足一千多万城市居民假日休闲、科普体验、时鲜农产品供给、主城生态屏障和城市氧吧等需求,发展具有多重服务功能的农业。江北区地处重庆主城区的核心地带,拥有一个纯农业镇—五宝镇,五宝镇距江北区中心商圈观音桥只有54公里,在重庆功能区定位的新要求、新机遇下,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无疑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1.2市场需求旺盛。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人们休闲消费能力增强,休闲度假的多元化需求将显著增强。2015年重庆市人均GDP 为8366.77美元,江北区人均GDP为12985.52美元,且人均GDP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未来城市居民周边休闲旅游次数和周边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大增长的态势非常明显。按照《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至2020年主城区将有城镇人口1200万,主城区上千万的人口聚集及五宝镇良好的区位优势将为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来可观的市场前景。
1.3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好。江北区五宝镇是重庆主城唯一无任何工业、无污染的生态田园小镇,背靠明月山,三面环水,拥有山、水、林、泉、峡“生态五宝”,森林覆盖率达46%,长江、御临河绕镇而过,构成“一肺两脉”的生态环境,是天然的重庆现代化大都市“绿色氧吧”和“后花园”。五宝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以“年猪文化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兄弟书屋”为代表的书香文化,有腊肉、土鸡蛋、生态猪、五宝茶叶、五宝窖酒等“农副五宝”。
1.4已建成部分相关设施。按照区府“一业多园“的发展思路,五宝镇着力打造万亩竹产业和逐步发展了“篁园”、“食用菌体验园”、“豆豆农业”、“干巴村生态农业园”、“下湾水果基地”等多个园区。目前有休闲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各7家,“一业多园”格局基本形成,建成4700多亩的寿竹产业园,年产值约500万元的食用菌体验园、近3400亩的水果产业园、豆豆农场等3家特色农业园开门迎客。2015年江北区被认定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干坝村生态农业园、豆豆农场被认定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1.5已形成一定经营组织规模。江北区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股份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目前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7个,其中股份合作社12个,市级示范社1个;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其中生产型企业3家。
2.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障碍
2.1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基础薄弱
2.1.1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2014年,江北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8393万元,主城涉农八区中排名第8,是排名第一的巴南区的2.9%。全区农业以大部分农户散种的玉米、稻谷等传统作物比重偏高,适度规模种植的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效益农业偏少。
2.1.2产业基地发育不足。“一业多园”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一业”即万亩竹产业未达到预期目标; “多园”只初步建成了上述少数几个园区,规模基本较小,上千亩的规模较大的园区少,且园区建设比较大众化,特色不鲜明,建设标准不高、服务单一、功能不全,达不到设施农业的水平,尤其是缺乏经营管理用房的配套,不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2.1.3休闲观光农业服务配套设施欠缺。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相关的服务配套设施如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人行慢道、垃圾污水处理等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另外,现有农家乐数量少、规模小(农家乐基本为个体户),经营经验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2.1.4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及功能单一。目前只有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两种模式,观光农业园主要有各种农场、果园等,农家乐主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总体来讲,农业模式和种类比较单一。
2.2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统筹乏力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涉及区农委、文化委、建委、国土局、五宝镇政府等多个部门,需要这些部门相互协调、齐心共抓,目前江北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没有统筹机构,单一部门力量薄弱,部门之间统筹乏力,导致工作上无法形成合力。相应地,由于没有统筹机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缺少具体的规划,导致方向欠明晰、思路欠清晰。同样,由于组织机制的缺乏,缺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办法和扶持措施,对休闲农业服务设施用地问题、相关经营活动管理等缺乏明确的规定和措施。
2.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江北区农业区总体来讲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交通不方便,其他基础设施如燃气、供电等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尤其是纯农业镇五宝镇。五宝镇虽已打通连接隧道,但对外联系仍不便利;虽有两条铁路过境,但没有设置火车站停靠,外部交通还不便捷。水、电、气、通信方面,五宝镇只有通信、电力工程实现了全覆盖,燃气只覆盖镇区,给水、排水系统尚未完整规划。
2.4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组织及人才队伍缺乏
一方面,农村大多为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缺少经营能力,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中,大部分为种植类合作社,部分合作社处于“空壳”状态,没有1家乡村旅游方面的合作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农村能人少、个人能力有限,现有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的经营者主要是外来投资人,农业经营主体“本土化”程度不高。另外,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均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推介意识不浓、接洽能力不足、管理经验有限,留守农民更是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发展受限。
2.5休闲观光农业用地难以解决
一方面,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用地多数只能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方式,部分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休闲观光农业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基于耕地红线的保护以及建设用地的严格审批政策,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设施用地实施严格控规,禁止修建景观、娱乐、管理用房、库房等配套设施,只能进行纯粹的农业生产,加上江北区的休闲观光农业起步较晚,发展观光农业的用地政策支持不足,使得相关配套设施不能建设,不能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江北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及障碍,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江北区功能定位,提出江北区休闲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如下。
3.1以农旅融合为核心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农旅融合发展,就是要以发展农业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资源为开发对象,构建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吸引“游客来”的基础上,实现“让游客留下来”的目的。为此,建议:
3.1.1以农为本,农旅结合。以农业为基础,围绕农业做文章,将农业的开发生产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链向服务业延伸,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以农村为载体,挖掘和利用江北农村文化资源,维持农村风味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的农耕文化。以农民为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农民就地向第三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创业,推动农民成为乡村创客;探索新的开发模式,鼓励农民参与共建,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
3.1.2注重创意,加强创新。台{1}湾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满了创意与创新,不断地给游客带来新奇感,客源持续不断。可以借鉴台{1}湾省,加强江北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创意创新,推进“农旅文”三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农业资源、农耕文化、农业文明、民间记忆等,加强农业园区、景区景点、农产品、经营场所等方面的创意设计,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根据季节变化、需求变化适时创新,在项目策划上、在活动设计上创新方式方法,不断给游客提供新的体验,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经济效益。
3.1.3深入挖掘,保持特色。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挖掘资源,大力开发具有特色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和服务,着力推进江北区农业旅游化、旅游景区化、景区特色化。一是深入挖掘农业资源、旅游资源,依托江北区农业区位、地理、风景风貌等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二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特点和历史人文亮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技艺、历史人物事迹、原始人文景观等方面做文章,以特色地域文化丰富休闲观光农业内涵。
3.1.4多元发展,形成体系。充分发挥江北区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多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形成体系。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鼓励企业与农户合伙经营,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乡村酒店、森林人家、露营基地等游客接待点,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拓展农业旅游休闲、体验参与等功能,加强与旅游资源的融合,鼓励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功能的农业产品,如采摘休闲、文化娱乐、农业体验、园艺工艺等方面的农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拓展农业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鼓励建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基地等,传播农业知识和农耕文化。
3.1.5打造品牌,铸造精品。以将五宝镇打造为重庆市“都市后花园”为核心,利用本区域地方特色,打造自有品牌,依托专业单位进行形象策划与包装,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切实把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建议成立协会,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生产、经营、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文化牌”,切实将休闲观光农业做精。
3.1.6休闲农业,重在体验。台{1}湾省的休闲观光农业,“体验”无处不在,发展体验农业是其成功的核心经验。发展體验农业,充分利用江北区农业资源特色,开展特色化体验活动,如可利用五宝镇“农副五宝”文化,开展认养土猪、制茶、酿酒等体验活动;针对不同消费人群“投其所好”,开展个性化体验活动,提高体验活动的可参与性;在体验活动中要加强美学和文化元素的注入,增加体验活动的内涵和创意;提升服务、营造氛围,增强体验活动的趣味性。
3.2加强休闲观光农业的统筹
为了加强对江北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统筹,建议区政府成立专门的休闲观光农业管理机构,专职负责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作。休闲观光农业管理机构要协调农业、旅游、财政、国土、建委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分工、确立目标任务,加强指导与配合,逐步规范发展本区休闲观光农业。在统筹机构建立的基础上,联合各相关部门尽快开展科学规划、行业管理、监督指导、宣传营销等工作。
3.2.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前提,休闲农业管理部门应协调相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江北区实际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立足江北区农业、农村实际,突出“邻近大都市”优势,按照“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科学制定江北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注重江北区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坚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有机结合,确保规划的整体性,充分引入旅游理念,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生活、文化、环境、服务来打造。
3.2.2制定办法,加强管理。制定出台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办法或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规范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与发展。对申报审核程序、用地管理、建筑规范、设施内容、经营管理、监管职能、政策扶持等方面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设立明确标准。尤其是在用地上,要积极探索支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用地的相关政策,妥善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在产业扶持上,重点从产品特色、创意创新、优质高效、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考察,制定扶持政策,明确扶持措施和标准;在产品质量上,要规范标准和运行准则,加强质量监控,保障产品安全优质。
3.2.3注重营销,加强宣传。根据江北区观光农业产品的特色和生态资源特点,全新包装江北区休闲观光农业形象,树立特有品牌,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营销战略,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推广休闲观光农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展示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引导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宣传意识、提高宣传技能,积极进行自我宣传和推广,扩大各品牌的知名度。将休闲观光农业与旅游业打包宣传,引导休闲观光农业与旅行社合作、与周边旅游景点结合,整体包装,形成一体的旅游线路,同时加大在旅游网站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
3.3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保障本级财政投入,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撑,大力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保持乡村气息、农业特色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交通、水电气、通信、休闲、娱乐、食宿、景观等设施水平,奠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
3.3.1完善交通路网。加速完善江北区农业区对外交通网络,建立对外连接便捷通道;加快农业园区道路、休闲观光步道、农业项目交通路网等道路建设,确保休闲观光农业区既有便于农机运输、机械化耕作的道路设施,又有便于游客观光旅游、休憩玩耍的休闲步道。
3.3.2完善水、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加大休闲观光农业区水利设施、水电管网、绿化美化、粪污处理设施等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完善农村水、气等基础设施,切实满足游客吃、住、游过程中基本需求。
3.3.3鼓励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落实完善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办法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
3.3.4加快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游客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停车场等与旅游相关的配套设施,满足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营造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
3.4创新休闲观光农业用地方式
3.4.1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改变目前以出租为主的土地流转方式,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将土地经营权变成股权,将土地集中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手中,推行规模化、企业化运作和经营,农民按照股份获取保底分红。
3.4.2合理利用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农户利用自有住宅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在符合规划、坚持“一户一宅”和宅基地面积标准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农户对农房进行原址改造提升,满足自住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农户以入股的形式流转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农房使用权,由村集体和农户合股开发,或吸收外来资本开发利用,用作发展农家乐等经营模式。
3.4.3落实设施用地政策。制定出台适度灵活的用地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建议允许休闲观光农业可按农业用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如5%),建设一定标准的经营管理用房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其所用土地按农用地管理。另外,加大坡地、荒地等存量土地的盘活,并着力将土地向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倾斜,满足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用地需求。
3.5出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扶持措施
调整农业项目政策,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江北区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重点扶持和投入。建议政府尽快出台有关支持和鼓励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
3.5.1税费优惠政策。休闲观光农业属于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产业,建议在保留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再给予其他税费优惠政策。如,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园区、投资主体等实行一定程度、范围、年限的税费减免政策;在用电、用水及农产品的运输和检疫方面等方面给予一定价格优惠;等等。
3.5.2财政金融支持。建立和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资源优势明显、地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市场潜力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相关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各级金融机构降低信贷准入门槛,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增加贷款额度,创新金融产品,为休闲农业发展资金需求提供贷款和资金担保,同时政府财政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3.5.3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各类休闲农业奖励项目,对在生产、科研、示范、基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和重要贡献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由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如,对创建为市级、国家级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园区或农场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农业园区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土地流转面积、种植面积等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一定补贴或奖励;对提供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策划、设计等智力支持的科研院所给予奖励;对创新、创意企业给予奖励;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给予奖励;等等。
3.6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人才队伍
3.6.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清理并取消“空壳”合作社,鼓励农民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社(如土地股份合作社、乡村旅游合作组织等)。加快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星级农家乐、林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促进休闲观光农业规范经营和有序发展。
3.6.2鼓励外出能人回乡创业。鼓励创业基础好、能力强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他们既熟悉外地市场又熟悉本地资源的优势,鼓励他们挖掘和利用家乡特色农业资源和要素,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给予回乡创业者税费优惠支持,将返乡创业税费减免、税费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设立扶持返乡创业专项资金,用于物流、水电、租金、网络等各种补贴;将返乡创业纳入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支持范围;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贴息。
3.6.3加强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引导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的综合性人才流向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食宿服务等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将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技、旅游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王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场转型升级[J]. 中国农垦,2016(03):28-29.
[2]王皓.台州休闲观光农业案例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三农论坛, 2015 (5):17-18.
[3]吴美莲,王国顺.台{1}湾省休闲观光農业经营管理实践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2015年8月:53-54.
[4]代莹,廖和平,李靖.重庆市巴南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思考[J]. 南方农业,2015年5月:62-64.
[5]张胜利.中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湖南大学:201年6月:87-92.
[6]夏永贵,彭涛.重庆市九龙坡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探析[J]. 南方农业,2014年9月:43-44.
作者信息:廖玉姣(1979-),女(汉族),湖南祁阳人;副研究员,学士,就职于重庆社会科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