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收起左侧

北平艺专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8899
主题
40
精华
0
墨水
102

发表于 2022-2-21 2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辞职去了上海。
更名的沧桑
1927年以后,北平艺专有过短暂的校务维持委员会负责时期。1928年蔡元培实施教育改革,改教育部为大学院,划分大学区。华北大学区的高校都组合成北京国立北平大学,北平艺专也成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大学院改革失败后,重新改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历经了5次改名后,1930年,翻译家严复的后代严智开担任校长。1938年抗战爆发,部分师生迁移至湖南沅陵、云南昆明、四川璧山、最后转至四川重庆。转移的学校因为不在北平,所以更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后经历了1届校务委员会主任和4任校长:分别是林风眠、滕固、吕凤子、陈之佛和潘天寿。
而留守在北京的师生则隶属在日伪政府的统治下。因为北平被更名为北京,所以学校也更名为“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先后迁址到北京阜成门内井儿胡同和北京东城东总布胡同。校长为王石之和黄頵士。
1945年抗战胜利,北平艺专重新隶属南京国民政府,暂名为“教育部特设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八分班”。1946年,复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也就是北平艺专。
在这十几年中,北平艺专的教育一直是中西兼具并重。直到一个人的到来。
徐悲鸿的第二次北上
徐悲鸿曾经在1928年年末担任过北平艺专校长。但仅40余天后,便因为教学主张以及人事问题辞职。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失败的经历。
18年后,徐悲鸿再次任职北平艺专校长。这次他带来了与他共同筹办中国美院的同僚以及他在全国发现的青年才俊,共20多人。当再次发生了教学上的纷争后,走的人就不是他了。
徐悲鸿是给北平艺专和北京画坛带来最大变数的一个人。在他之前,北平艺专乃至北京画坛的主流力量,都是师古的传统派。而徐悲鸿带来的,是“科学”和“写实主义”。
他的具体措施是,每个学生在分科之前,必须先画两年素描。
这在当时,是对大部分艺专教授教学自由的极大干涉。在此之前,教授的教学乃至考试内容都是自主决定的。
同时,“写实”和“造型”的概念,也与传统派讲究的“气韵”、“师古”、“临摹”等方法完全抵触。
还有一个不能放在台面上,但却很实际的原因。两年的素描教育,抢走了传统派教员的饭碗。
于是矛盾激发了,秦仲文、李智超、陈源这三位教员带头罢教,给徐悲鸿以压力。但没想到学校内部的对抗,竟然蔓延开来,成为1940年代一场声势浩大、言辞激烈的“国画论战”。
强硬面对“国画论战”
全国美术会北平分会举行记者招待会声援三位罢教教员。副理事长张伯驹首先发表声明:他认为“西画是写实的,以形似为主,而国画是超写实的,以韵味为主。徐氏专骛形似近乎与照相争巧拙,国画以韵味胜乃民族艺术风格。”
徐悲鸿针锋相对,同样召开记者招待会,散发《新国画建立之步骤》等书面发言,阐明教育与艺术主张,并通过广播畅谈当前中国艺术问题,主张艺术要求真,要以素描作基础。
虽然半年前撰写的《国立北平艺专美展评议》一文中,徐悲鸿还对三位罢教教员的画评价称“笔法老练”、“俊逸天成”、和“有石涛之奇”。然而今非昔比,道不同而言各异。徐悲鸿对待罢教教员的态度非常冷淡,“罢教是他们要罢的,我用不着请他们再回来”。甚至连中间人的斡旋也不接受。《新民报》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张伯驹曾来信给调停,我不接受,用不着调停。我走了多少地方,喜马拉雅山我住过半年,人物、翎毛、动物我都能画,花卉也有几手,山水要画也可以;自然他们认为是狗屁,但他们的我也看作狗屁。他们简直不堪一击,有了电灯何以偏要点起洋蜡,况且连洋蜡也赶不上,也谈创造新艺术才笑话呢”。徐悲鸿的激愤之情,显而易见。
此时的徐悲鸿已经不是1928年孤身一人的徐悲鸿。他在南方所要建立中国美术学院的一批人,还有他在全国各地物色的优秀分子,成为他的团体和后盾。罢教的三名教师最终只是将自己罢掉了。
素描和写实
素描先行的制度通过大量的争论和博弈被确立下来。这并不是北平艺专独有的制度,相比徐悲鸿的两年素描基础教育制度,林风眠在杭州国立艺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杭州艺专通过素描成绩来分系,高分进西画系,低分则进中国画系甚至图案系。
两年素描的训练,使得艺专的学生都有扎实的写实功底,也成为新中国美术的最主要的美学标准之一。但也遭到诟病,一些从事中国画研究的人认为,素描训练会改变传统书画中观察事物的方式,失掉韵味。黄宾虹曾反对徐悲鸿,说两年素描会磨掉一个学生对中国画气韵的感觉。
但人们或许忽视了一点,1946年徐悲鸿所提倡的素描,和如今通行概念上的素描并不一样。1949年以后,央美接受的是苏联式素描,严格讲究技术。而徐悲鸿所提倡的素描,只是用线条的方法进行造型而已。徐悲鸿的素描作品讲求气韵的流动,看起来很活泼。但苏联式素描的影响,也被大众记在了徐悲鸿名下。
1949年以后,中共对美术进行改造,徐悲鸿强调的“写实主义”,被选择性保留,并且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血统之一,影响了整个新中国美术的面貌。这是历史的选择,徐悲鸿没有想到。
(感谢中央美院曹庆晖教授对本文的巨大贡献。中央美院美术馆何一沙也对本文多有助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