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收起左侧

若里斯·卡尔·于斯曼:苦艾酒-名家随笔-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2730
主题
54
精华
0
墨水
146

发表于 2022-1-26 21: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他生命的最后12年里,他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他写了关于天主教的一系列 小说 ,这些小说很多都被西方文学史归结到 自然 主义之列。在作品中,读者可以会到他对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强烈兴趣,更对神秘主义颇为喜好。他的小说注重描述事物的细枝末节,对细节的书写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他尤其擅长描写穷人的 生活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描述很多穷人的形象和 故事 ,因此其作品就像是一幅幅自然主义的法国穷人画像,这张张画像就构成了广阔的社会图画。对于老巴黎的描述,作为重要的无形遗产,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为后人更好地了解巴黎作出了贡。他的描写生动形象,对 人物 和环境的刻画细膩真实。他的笔犹如画家的眼睛,他的小说犹如画家的画作。
        拥有荷兰血统的他,似乎天生就拥有对生活和场景的独特而敏锐的感受力,因此他的作品色彩斑斓,令人不禁想到荷兰画家伦布朗特和鲁本斯的画作。他的 人生 充满了观察的快感,用眼睛寻找和发现美感成为他生命最大的乐趣,因此,当他在生命的后期眼睛失明之时,他发现自己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于是他写下这样的文字: 生命,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一种折磨。 试想,对于这样一个以双目感知所有美感的艺术家,失明怎能不是生命最大的折磨?而拥有天主教背景的他,坚信上帝带去他的双眼是有理由的,因此虽然双目失明,他却依然感谢上帝曾带给他的欢乐,并为其早年所做的错事由衷地进行忏悔。
        于斯曼的精神历史影响了19世纪晚期的法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他对异国情调的兴趣,对色情和恶魔性的书写,对灵性的情调,都影响了后来的法国作家。他说: 除却宗教,艺术是这个世界上惟洁净的东西。 这句话被天主教拿来引用,而且将于斯曼看做是天主教的护教使者。
        在西方文学史上,于斯曼总是被文学研究者作为自然主义作家来归类和分析。但事实上不仅如此,皮埃尔·德布瓦岱弗尔在《190年以来的法国小说》中说: 他随后在《逆向》中塑造了西方没落的虚构  神秘  的英雄,令人难忘的人物德埃森特。但是小说家在沿着‘左拉开辟的道路’前进的时候转变了,打算创立一个‘唯灵论的自然主义’来照亮人间和未来’。 莫泊桑与左拉毕竟还是老派自然主义作家,对此后西方文学的演变未必真有贡献,而于斯曼则以自己的创作参与了这种演变。他对其后的作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更多应属于20世纪的范畴。
        他的代表作《反自然》,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一种对自然主义既支持又反对的矛盾态度。在这样一部关于审美极致的经典小说中,主人公描述了一种独特的创造: 他首先用桂皮和鸢尾的混合物给自己沏了一杯茶,然后,怀着极度的自信,他决定继续下去,触发的清香如巨雷回响,淹没了潜藏在屋内精妙的花香的呻吟。 可以说,对周围事物,于斯曼笔下的人物总是摆出不屑的姿态,而且满脸倦容。他们寻求奇珍异宝,对大众所好之物则无动于衷。这似乎也受到了《道林·格雷的画像》的影响
        于斯曼的文学追求经历了一个极端的转变:从撒旦般的魔鬼,忽然转为天主教的天使。从怪异无比的描写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于斯曼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转变过程。所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于斯曼的这种转变对于他自己的脾性固然是好的,但对艺术是来说是否利大于弊,就要打个问号了。
        于斯曼形容苦艾酒的味道像是 吮吸一枚金属纽扣似的 , 虽然加了糖将令人反感的味道冲淡一些,但还是有一股黄铜味 。但是他同样也觉得苦艾酒香醇无比、回味悠长。王尔德说过,苦艾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诗意的东西,一杯苦艾酒和一轮落日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于斯曼的生命,就如同一杯苦艾酒:毕生的病痛和忧郁,使其生命如金属般苦涩难嚼,而他却拥有最诗意的双眼和感受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生命在艺术中不断升华,回味悠长。这样一种独特而矛盾的生存状态,使其一生具有极强烈的戏剧性:从自然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在困惑、反思和探索中波澜起伏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