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收起左侧

杨友全||母亲-感恩美文-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1029
主题
53
精华
0
墨水
138

发表于 2022-1-26 2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杨友全
         
        母亲有的地方称呼我们的老人叫娘,有的地方叫妈,而我还是喜欢称呼我的娘或妈叫母亲。
         
        母亲活到现在应该有94岁的高龄了,她在91周岁的时候,在一个寻常的夏夜里,几乎没有一丝征兆,更甭说有人迷信的讲灵光返照什么的,就寿终正寝了。
         
        母亲的悄然离逝,让一些街坊邻居和老哥老姐妹们突感愕然,在哀伤惋惜的同时,不免在私底下议论: 老太太昨天还在街上闲话唠嗑溜达来着,那么好的身子骨咋个说没就没了。 也有人说: 老人家一辈子行善积德,为人厚道,善莫大焉,应验了那句老话,善有善报。 还有人更是善于总结: 那么大的年龄了,一 生活 得自在,走的安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寿终正寝啊!   
         
        是啊,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总结不无道理,应该是既全面又深邃,对母亲的一生进行了简短而又精辟的高度概括。母亲活到这般年龄,在我们这个较偏僻的农村,乃至于在我们家族上溯三代人中,算是独一无二的高寿年龄了。
         
        概述母亲的一生,探究她的长寿秘诀,追寻她的生活习惯乃至于规律,可以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所说的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加以阐释,即:一基本吃素,二天天走步,三劳逸适度,四不要发怒。这和现代人所说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里平衡,戒烟限酒的深刻意涵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异曲同工的。
         
        基本吃素。母亲那个时代的人,对什么是艰辛可谓是有最真切的体味。对俭养德,诚立身的中华传统美德已化作永恒的记忆植入脑海。也就是因为这些生活的现实,过惯了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窘迫日子,因此对一粥一饭当属来之不易十分珍惜。生活上,能够吃饱穿暖便是 人生 的最高境界,对于鸡鸭鱼肉这样的饕餮盛宴时常是一种奢望。即使生活好转了,但艰苦朴素思想始终不变。
         
        平日里,一日三餐多于素食,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粗细搭配以粗为主。饭桌上,一碗苞米糊糊,一个热乎的白面馍,一把小葱,一碟咸菜便是一顿。除外,母亲特别嗜好喝水,一日得有两大暖瓶白开水的饮用量。用母亲的话说,每天可以不吃饭,但绝对不可以不喝水。这水是纯天然的井下水,跟茶水,桶装水不是一个类别。
         
        习惯成 自然 ,骨子里养成的习惯,已根深蒂固地凝结在血脉里,无论从个人的饮食规律讲,还是依据自身免疫力考量,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人无法更改的生活喜好。这天然简单的生活,蕴含着深深的健康 哲理 ,却成就了一个人有一个好的健康的底子,这是一些山珍海味都得不来的稀世珍宝,实属难能可贵。
         
        天天走步。母亲一如别的中国女性一样,除具备勤劳朴实的共性以外,还是个闲不住的人。年轻的时候在生产队每年挣得工分都是拔得头筹,即使有个头疼感冒什么的也从不耽搁上工,在劳动的同时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母亲活到九十岁高龄的时候,都是一个人洗衣做饭,拾掇家务,缝缝补补,针头线脑的活儿做的非常地道。儿女们出于孝心想轮流让母亲吃现成的饭菜,母亲执意不肯,但在儿女们的再三劝说下才勉强答应下来。开始母亲还能适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不到半年工夫,母亲就有点 熬 不住了,极度的不适应感浮现在她那料显不高兴的脸上。最终孩子们执拗不过,在母亲的一再坚持下还是妥协了。
         
        事后的我们终于明白过来,天天轮流让母亲吃现成的看似孝顺,其实是打破了一个人的生活规律,生物钟发生了嬗变,具有很大的拘束性。母亲一个人洗衣做饭其实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更是一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而永恒不变的个人嗜好,而这些自食其力的活动却促使她在无意中得到了原生态的强身健体,是闲情逸致的释然与优化,这是多少灵丹妙药或保健品都买不来的。
         
        另外,母亲一个人喜欢吃素,吃饭睡觉完全按照自己的嗜好随意而来,刻意的饭点和大鱼大肉反而帮了倒忙,初衷亦好但不现实,人老了真正缺少的不是鸡鸭鱼肉,更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越俎代庖,而是 亲情 的陪伴,孤独的守护,寂寞的排解,语言上的沟通,孝心的关爱,顺心顺遂。劳逸适度。母亲虽然耐力十足,韧劲极强,为母则刚,年轻时的不服输有口皆碑,但年老时的适度放松和颐养天年却运用的恰到好处。这科学上的快慢节奏掌握的如此精妙恰恰是现代人无法比拟的。
         
        母亲真正让生活放慢,释然 心情 的时间段大概是七十岁上下年纪的时候,这个时候恰逢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家里儿孙满堂,妻媳成群。母亲清楚地认为,这个时候该是放下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于是便主动从前台撤到幕后,来了一个家庭主妇的华丽转身,过上了一个老年人自在惬意的独立生活。
         
        不要发怒。母亲的慢性子在个不大的村子里是出了名的。母亲信奉天塌下来自有大个子顶着的道理,尤其到了老年,凡事慢三拍,遇事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不慌不忙,善于智取,不可莽撞。人有旦夕祸福,天有阴晴圆缺,对生老病死想的非常明白,即使遇到烦心事或突遭天灾人祸什么的,她依然表现出一副老态龙钟般的作派,做到内紧外松,静下心来把事情想通了,揉碎了再行定夺。这种心态的养成,避免了头脑发涨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家庭中的 定海神针 作用彰显的淋漓尽致。这无形之中无论对家人的和谐,还是对社会的稳定,以至于对母亲自身的延年益寿都是大有裨益的。
         
        除外,母亲一辈子都怀揣着一副菩萨心肠,恪守人在做,天在看,好人自有好报的人生信条,最明白天道酬勤,吃亏是福的朴实道理。在漫长琐碎的生活中从不沾别人一分钱的光,借了人家的财务一天不还就寝食难安,最懂的 感恩 戴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厚道情感,尤其看到讨饭的乞丐会主动奉上一碗热饭,辞行前给装的盆满钵满。遇到谁家的孩子在大街上啼哭就主动走上前去劝慰帮衬一把,生活上遇见过不去坎的街坊邻居,也会把家里的钱和物奉献出来,毫不吝啬地予以施舍,靠自己微薄的积蓄帮其渡过难关。
         
        再则,母亲这般耄耋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耳聪目明,牙口尚好。她的聪明就在于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即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除外,母亲活到九十多岁的高龄仍不糊涂,说话口齿伶俐,思路也十分清晰,穿针引线上手就来,缸炉烧饼咀嚼的咯嘣脆响,正像广告词里说的那样: 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母亲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笑对人生,淡看生死,尽量把事情做到完美,不留啥遗憾,这恐怕是母亲又一聪明绝顶之处。
         
        母亲也和其他大众女性一样,事无巨细,爱唠叨,善叮嘱,有时因为一些生活琐碎,生怕晚辈们记不牢就反复絮叨个没完,即使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什么的都交代的一清二楚,譬如:我们家的族谱,坟茔的坐落方位,宅基地文书,亲戚关系,孩子们的出生年月等生怕交代不清,千叮咛万嘱咐一再铭记  这就是我慈祥而伟大的母亲,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一个勤劳朴实而又慈祥和蔼的老人  
         
        【作者小传】杨友全,河北无极县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