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收起左侧

陶渊明的心-读书随笔-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3823
主题
50
精华
0
墨水
132

发表于 2022-1-26 2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花榆荚漫天飞舞,万马齐喑。
         
        若觅现当代文学大师,还是民国最多。诸如梁实秋、林语堂、胡适、张恨水、沈从文、郁达夫、周作人、废名、穆时英、张资平、林纾、庐隐、张爱玲.......
         
        而今,却仅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著名,号称现代六大家,其中缘由我不说,你是否知?
         
        而被今人淡忘的林语堂,曾自评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人赞其 学贯中西 ,绝非浪得虚名,一部《京华烟云》,让他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然而,鲁迅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淋头。因为,在民国乱世的血与火中,鲁迅要做斗士,横眉冷对,林语堂要做隐士,笑看 人生 。
         
        为此,鲁迅写了一篇 杂文 ,名为《隐士》,骂的是林语堂,论的是隐士的虚伪与奸巧,评的却是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的归隐遁世态度,毛泽东也曾做过评价。主席在《七律.登庐山》一诗中写道: 陶潜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 ,后又改为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主席对陶渊明是不满的  在晋宋易代之际,拒绝为新政权服务,岂不缺乏与时俱进的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当代写陶渊明的最好的 小说 ,莫过于发表于1961年的《陶渊明写挽歌》。
         
        这篇小说的作者是陈翔鹤,曾任四川文联副主席,是沈从文的挚友。陈老性情率真内向,爱养花,尤爱兰花,故此仰慕陶渊明,写了这篇小说。这篇小说风致有趣,淑娟自如,旷达中有些许忧伤,愤世中又不乏自嘲。可惜,这篇小说因赞赏隐逸,成了陈翔鹤自己的挽歌,1969年4月22日,他惨死在接受批斗的路上。
         
        如今,时过境迁,作为 隐逸 诗人 之宗 ,陶渊明粉丝众多,或爱他淡薄渺远、恬静 自然 的文,或爱他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
         
        归隐田园,本性使然,也是社会现实使然。
         
        放飞心灵,追求闲适,这是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本性。
         
        他也曾胸怀壮志过,但身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且有门阀制度的阻碍,他的梦注定破灭。
         
        为了生存,直到二十九岁的 高龄 ,他才出仕为官,但仅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小官,壮志难成,只能苟合取容,降志辱身,虚与委蛇......
         
        他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他已过 不惑之年 (41岁),迫于生计,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可此次为官,他仅上任八十余日,便解印挂职而归。理由很简单,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从此,他结束了曾经的努力和彷徨, 爱丘山 的夙愿最终压倒了 逸四海 的猛志,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开始了他的耕读 生活 。
         
        归园初期,他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株柳树,自称五柳先生。又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下庄稼、蔬菜、花草,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昭明太子萧统在他的《陶渊明传》写道: 陶渊明喜欢到宅外菊花丛中小坐,手上总是把玩着菊花。常赏着菊饮着酒,微醺时便拿出一把无弦琴抚弄,无声的,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以寄其意而已。如果有人来访,不管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就拿出招待。如果自己先醉了,就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有时候,家里酿酒熟了,他就取下头上葛巾滤酒,滤完了,满不在乎地又把葛巾戴到头上。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晚年更是贫病交加。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刘宋建立后,曾征召他任著作郎,被他拒绝了。公元426年,江州刺使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并送来了米和肉,但他却坚拒不受。
         
        清贫而有傲骨,这正是陶渊明的人格魅力所在。
         
        公元427年,63岁的陶渊明淡然离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自然主要是以诗名于世的。
         
        陶诗按内容来分,大抵有三类,即田园、饮酒、咏怀。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如其《归园田居》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诗名篇如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咏怀诗如《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此诗我深有共鸣,故将译文列下: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 快乐 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 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欧阳修曾评价说: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不过,在他传世的作品中却有一篇文章,很是另类,这便是 抒情 小赋《闲情赋》。
         
        此赋全力刻画了一个女子的万种风情,文风缠绵炽热而大胆。
         
        阅读《闲情赋》,难免齿颊生芳,情思飞扬,而最动人心魄者,则是文中的十愿: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所谓十愿,译文如下:
         
        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
         
        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而换上新带!
         
        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
         
        愿化作她秀眉上的黛妆,随她远望近看,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
         
        愿化作她卧榻上的蔺席,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卧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席,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
         
        愿化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
         
        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
         
        愿在黑夜成为烛光,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天明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
         
        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无需用扇,只能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
         
        愿化身成为桐木,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对于《闲情赋》,议论颇多。
         
        萧统和苏轼算是陶渊明的两大粉丝。
         
        萧统把陶诗首录《文选》,又作《陶渊明传》,自认为是陶渊明的异代知音,而他又说道: 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惜哉,无是可也。 而苏轼则认为《闲情赋》描写 爱情 ,无伤大雅。由此看来,苏轼对陶渊明,更是真爱。
         
        都说,在陶渊明作品中,《闲情赋》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属另类,其实这只是陶渊明生活和思想的另一侧面而已。
         
        他不是一直那么热爱生活,坦荡真诚、性情 幽默 吗?
         
        毕竟,五柳先生也食人间烟火,也要沐浴人性煦阳的。
         
        又想起了在我读书时记下了那则《不求荣华》:读一本书,又喝了口淡茶,咂了咂,我忽然说,我不求荣华。若时光能够倒转,我一定会选觅中古的隐士生涯。拜阮籍为师,以陶潜为友,搭茅舍,扎荆扉,和他们一起,荷锄戴月归,采菊南山下。既无凡间的喧嚣,更无尘世的嘈杂,那个地方,有最清最纯的溪水,溪边开满了桃花。若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家,并不大,却温馨而典雅。妻温柔而无华,她与我同享酸甜,共尝苦辣。室内只有一个书架,饭后仅喝一杯淡茶,妻和我都笑着说,有什么不好呢,只要这缕互慰的温馨,我们不求荣华。窗下,不知何时,疏疏开了几朵花,香香的,蓝蓝的,不觉绚丽,唯有淡雅。我笑道,好,君子兰花,我们一起,不求荣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也许,古今每一个中国淳真文人,都藏有一颗陶渊明的心。
         
        原创:咖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