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收起左侧

抹不去的音画(散文)| 寒石-名家散文-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288
主题
56
精华
0
墨水
140

发表于 2022-1-26 20: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寒石
         
        音乐是人类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共同语言,是人类与大 自然 和谐共处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门艺术,是陶冶情操的听觉盛宴,也是人们精神世界不可缺失的文化载体与符号。
         
        对音乐的感悟因人而异,有的人乐感好,一首歌听几遍便可朗朗上口;有的人天生乐盲,怎么学唱也入不了巧,而偏偏有时还爱吼上那么几句,直教人毛骨悚然;我是那种对歌有感觉的人,但只有 拦羊的嗓子放牛的声, 喜欢唱却不敢登台亮相。
         
        记忆深处,对一些歌不仅如光盘一般刻录在脑海,更如电影胶片一般记录下了许多异常清晰的画面,哪些乐曲一旦传入耳道,顷刻间曾经欣赏该曲时的此情此境的图景,如画面般展现,怎么也抹不去,这恐怕就是音乐的魅力,那种穿透骨髓、浸入灵魂的力量。
         
        小时候,多少孩子是在妈妈的催眠曲中酣然进入梦乡,或许妈妈的音质不那么甜美,唱的不怎么合拍,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 这是世界上最温馨、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或许孩子们对这样的画面没有记忆。茫茫夜空下、宁静的屋子里,屏声静气的喃喃细语中,母亲香甜的爱溢满所有的犄角旮旯,久久不散,孩子在这温馨的氛围中酣然进入梦乡,梦见蝴蝶翩翩起舞!
         
        童年记忆中,每家每户窗棱上悬挂着四方四正有线广播,准时准点的《东方红》乐曲,广播是那个时代人们唯一的文化娱乐形式。记忆最深的是电影《青松岭》播放后的《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乐曲,喇叭中这个欢快的歌声响起,电影中主人公形象与实现 生活 中身边的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重叠、再现。麦地里大人们打情骂俏的丰收后的喜悦情景,我们在人群后面捡拾掉落麦穗的欢乐场面,宛如电影的画面一幕幕弹出,经久不息。
         
        八十年代能考上大学凤毛麟角,19836年我考上了一所本地区的著名大学, 校园 不大,而且简陋艰苦,但改革开放后尊重知识的风气正浓,各种文化艺术充斥着校园,小时候从没有舞蹈艺术熏陶的我,也参于了校园集体舞活动,跳的是《阿里山的姑娘》舞曲,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扣人心弦的台{1}湾省舞曲。
         
        学舞是在我们学校最大的食堂兼大礼堂,并不光滑的水泥地面,围成一圈的队形,男女错开,中间是教舞的老师。阿里山民族舞姿,扬臂踢腿的肢体语言,虽不甚理解所表达的舞美含义,但在曼妙乐曲伴随下,自感每一个姿势都很完美,尤其是牵起女同学的手时,青春躁动的血脉迅速膨胀,奋发向上的热情彭拜荡漾,那时那景,彼人彼情,我们逝去的芳华!
         
        1984年的深冬,教室门前的小操场,持续两天的大雪,眼前的一切被皑皑白雪覆盖, 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漫山遍野的白让人睁不开眼,夜幕早早降临,仰望天空,黑漆深邃,繁星点点,宛若一块黑布上撒了细小的珍珠。脚下没及脚踝的深雪,每走一步都会发出 咯叽、咯叽 声响,裸在外边的手瞬间被冻得通红,只好不停地摩擦产热。这样的环境并没有阻挡我们对音乐的执著,与几个音乐发烧友,抱着一个砖头大小的收音机,来到操场坚持收听每周一歌广播,那周播放的是《我爱你塞北的雪》,殷秀梅首唱,这首歌由物及人,把对母亲、祖国的热爱 润物细无声 般融入心间,细细回味,不仅空灵震神,而且女中音沉稳中的悦耳动听,真乃余音绕梁,久久不散,每听一次都会由衷感慨与回味无穷。
         
        我的大学上了两所学校,1985年搬迁到新校址,校园很小,300亩左右,在校生不足200,尚在建设及发展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班的教室位于实验楼五楼,楼顶足够两个羽毛球场大,边上有护墙,学校位于川道,冬天,楼顶的风刺耳入骨, 高处不胜寒 的意境仿佛昨天。寒冬的夜,皓月当空,凌冽的风刺激着每一根激动的神经,青春的热血抵御着徐徐而来的寒风,那些天,我们听的是由德德玛首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富有磁性的女中音, 优美 悦耳的空灵般的乐曲,顷刻间让我们倾倒,从未亲临过的草原之境跃入脑海,蓝天、白云、绿草地,骏马、羊群、牧羊人;如诗如画,音乐无处不在的张力,沁人心扉的脉动,不仅让人领会了音乐的内涵之美,更使自己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与飞升。
         
        1988年参加工作,正赶上情歌满天飞的年代,情歌皇后雨后春笋般冒出,《甜蜜蜜》《粉红色回忆》等歌曲,那一代人,耳熟能详、张口能吟,在歌曲的陪伴下,懂得了爱,学会了爱,也珍惜爱。
         
        在温婉柔情的歌声里,与所爱的人相知牵手,相爱成婚。 让我爱上你,其实没什么道理,明明知道不可以,让我痛苦为了你,让我 快乐 为了你,没有你还有什么意义。  爱情 的苦与乐、甜与咸,在歌曲中尽情展露。
         
        工作后的第二年,我用半年的课时费购买了一台北京产的双卡收录机,六声道,九十年代初,这是很时尚的物件,购买了许多磁带,民乐名曲,各种舞曲,流行歌,不一而足。
         
        夏日的夜,姗姗来迟,渐渐凉下来的空气,摇曳的树叶,聚堆纳凉的同事。房间里传出的歌曲,一曲又一曲,或舒缓,或高亢;或悠扬,或 抒情 ;欢乐的,悲情的,不能忘,也忘不了,热情似火的青春,激情飞扬的年代,留存心里的天籁之音,岁月的无情也难以泯灭。
         
        有一首乐曲我听的最多,那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由民间传说 故事 改编,年青有为的陈刚、何占豪两人共同创作,一曲成名,家喻户晓,至今仍是最经典、最民族的乐曲,也真正体现了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论断。
         
        《梁祝》,我听了不下千遍,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这是一首对人类爱情最经典的绝美无比的乐曲,把纯真至美的爱情诠释的无与伦比,久听不厌。听此曲,同窗共读、比翼齐飞的画面历历在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耳鬓厮磨却不识雌雄,同路而行而暗送秋波,两心相悦未能牵手一生,棒打鸳鸯而以悲剧收场,生不同屋却死后同穴,化作蝴蝶终成美丽神话,伟大的爱成就了纯美的乐曲,成就了经典。
         
        《中国画论》云: 画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 言下之意是,一幅画达到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的优美效果,初看时是客观地欣赏,再看将自己投入画中四处游览,等完全融入画中就可以居住画中了。这也是对画欣赏的最高境界了。
         
        情同此理,一首悠扬动听的乐曲,如能触及听者的灵魂深处,也是可以听,可以想,可以游的。初听时总有几处曲调如清泉般流过久旱的心田,让听者瞬间爱上它。
         
        慢慢地静静地细心洗耳欣赏,你总会从曼妙无比的乐曲中想象出音乐带给你的美丽画面,音乐背景下彰显的现实场景,这个画面随着你听得次数增加,宛若电影镜头一般深深地刻印在脑海,历久弥新,怎么也不会抹去。
         
        当乐曲一旦成为记忆深处的宝藏,每一次挖掘,总能让你沉浸在美仑美奂的音画中无法自拔,仿佛灵魂在音乐的海洋中飘荡游弋,这是音乐的魅力所在,是音乐经久不衰的历史渊源。
         
        作者简介:贺清明,笔名寒石,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