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收起左侧

爷爷奶奶的敬“字”与重教-怀旧美文-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988
主题
47
精华
0
墨水
122

发表于 2022-1-26 2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界中
         
        爷爷奶奶经历了那封建世袭的岁月, 生活 苦困,更知道要学习文化难上加难。我 父亲 兄弟五人,子孙们多数成长在六七十年代, 教育 虽比不上现在,但是人人都能求学。所以,老人常给讲: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俺儿在学堂。 这是新旧社会的比较,也是老人看到孩子们都能上学赶到欣慰,盼文化盼来了希望。经历了文化贫乏的艰难岁月,方知只有文化的复兴,家族方能振兴,国家才能强盛。
         
        敬畏文字,教育后人
         
        奶奶一辈子没有文化,赶集上店买卖交易都是行家里手,全凭心记,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她虽不知道 文化 究竟的什么,但她就知道让孩子们多认字,写好字,认为 字 就是文化。并对字充满神秘与神圣之感,更有敬畏之举。
         
        记得有一年,爷爷在写春联(他是本村稍有文化之人,解放初期本村的土地证等文书类的都出自他一人笔下),孩子们都围着看,有的字认识,有的不认识。这时,爷爷会很耐心地教孩子认字,写字,怎样握笔等等。他并撕下条条块块无用的纸,一人发一张,教你学写字,还说 字如其人,写的要周周正正,规规矩矩,一辈子做人亦是如此,心正身正,字才能正。 这个场面奶奶看见了,过来说: 谁写的好,就给谁糖 。几个孩子都争着要写。
         
        奶奶一辈子爱说爱笑爱热闹,好讲典故(方言说:折故)。别看她不认字,但对字常怀敬重之感,把我们学写的小方块纸中歪歪扭扭的字,都很在意地在字背面小心翼翼抹上浆糊,认认真真地贴在街坐的石头上,要么贴在墙上,并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讲: 你别小看这字,它很有灵气,可不能随便的去糟蹋,如果你上茅房用有字的纸,它会瞎眼的 。哇,太可怕了,孩子们都吓的目瞪口呆,谁也不敢吱声了。奶奶见状又说: 如果恁真的用了,必须向字儿发誓七遍: 字儿字儿甭瞎眼,用了这回俺再不敢 。
         
        孩子们用惊恐和疑虑的眼光看着奶奶,她说道: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下不成世间,乱如麻团,谁和谁一家都不知道。某一天被天上的一位神仙知道了,这位神仙自告奋勇下了凡间,想法设法给人间造了疙疙撇撇的符号,从此天下的人和事有了名称,人也 遵礼懂道 了。老人往往是通过一些典故来叮嘱孩孙们好好学习文化,不要糟蹋了字。
         
        牢记教诲,父子传承
         
        老人敬仰文字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现在想起来不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黄洞乡教育组工作的父亲,还是现在在安阳、成都等地工作的兄弟侄子们,对自己的书法字体都要求严格,崇尚文化。在那个纸质化办公的年代,字体就代表着本人的文化素养。
         
        我始终牢记爷爷奶奶的教诲,不管干什么工作,在什么单位都不忘记学习。本着这样的态度,我在哪个单位,哪个单位的告示,板报等公示类的东西都主动积极去干,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一九七八年在青年场办的一期板报从内容到板块设计均受到安阳地区知青办主任赵紫祥及与会同志的高度表扬与鼓励。
         
        父亲在某村驻队,正值破四旧运动。父亲按上级指示精神带领群众去大庙上打碑。父亲受家庭敬仰文字的熏陶,看见这石刻,字体秀逸 优美 ,有的朴拙凝滞,石雕像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太可惜了,他不忍心毁掉,但又不敢违抗上级指示,就心生一计,深埋是万全之策。把所有的有值的碑和雕像都深深埋入土中。后来在群众又重新建庙时被发掘,有的成为了省级文物。
         
        爷爷教字,奶奶畏字,父亲护字,子孙学字,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如果忽视了文化传承,难免会沦为精神之乞丐,文化之弃儿。中国汉字的横枪竖棍撇刀捺剑铸成了我们这个优秀民族注定要文化复兴的不屈脊梁,也是我们这个家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