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收起左侧

王巧|走近一代圣人——孔子(61)-读书随笔-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6626
主题
60
精华
0
墨水
152

发表于 2022-1-26 20: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近一代圣人  孔子
         
          读《孔子传》有感
         
        读完《孔子传》我感慨万端,这位 生活 在距离我们2500多年前的一代圣人,被后人立于神坛的伟人,原来也是一位生活凄苦个性刚毅随和的普通人。他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一生;是学识、思想日益升华、传播的一生;是寻寻觅觅、颠沛流离而又辉煌的一生。几多酸甜苦辣、几多艰难困苦、几多沧海桑田,他却愈来愈高大,不愧为名扬寰宇的伟大思想家、 教育 家、政治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曲阜人。他三岁丧父,与年轻的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寒的生活,然而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之下自幼聪敏好学,不耻下问,多才多艺,无所不能。十七岁丧母后,牢记教诲,立志刻苦学习成为高贵的人,光宗耀祖,为国出力。
         
        他二十岁初露锋芒,管仓库、养牛羊、增人口,卓有成就。三十岁设杏坛广收弟子,教书育人。五十岁,终于出仕执掌鲁国相事,政治抱负得以施展,使鲁国大治。五十五岁,无奈之中离开故国开始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活动,宣扬 仁政 、 德治 的政治理想。六十八岁返回 故乡 ,老妻已逝,唯一的儿子不久也离他而去。终究不被重用,也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培育 治国齐家平天下 的贤才。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译《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七十三岁,唱着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离去。弟子三千心肝碎,服丧三年不忍去。
         
        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在我看来首先源于他的博学好学。飞禽走兽、 自然 风情、音律歌赋、治水治军方略等等,他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自幼跟母亲学习,再跟祖父学习、入乡学后又拜访名师、各行各业能人。他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十九岁向师襄子学习音乐,从最初的技巧学习,到最后领会乐曲的主旨,直到通过一支曲子揣摩出作曲者是谁(自悟 武王操 )。连老师都离座向他施礼,表示敬佩。
         
        说到孔子的好学,不能不提他的母亲颜徵在。比起孟母教子的 故事 ,孔母教子的故事更平凡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位单身母亲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在儿子7岁的时候,变卖了所有家产及首饰从穷乡僻壤的鄹邑迁至国都曲阜的阙里居住。后来又花掉所有积蓄送儿子上学堂,当时学堂称为 庠 ,属于官办学府,集中了鲁国最优秀的老师,实施非常严格的教育。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儿子拜名人增见识,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她自己除了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世俗的偏见外,还要承受难以想像的生活压力。为此,她不得不起早贪黑养蚕、纺纱、织布、种菜、上集市。为了减轻母亲的重负,孔子暗地里做过吹鼓手、车夫等等。因为操劳过度颜母35岁便早早离世。然而,这位刚强独立的母亲对孔子以后的发展、个性、思想的形成无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孔子不仅爱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学习还能陶醉其间 三月不知肉味! 他的学习有严格的计划性,往往集中数年的时间,专事某一方面的研究,非常投入、刻苦!正因为学习有计划性、专注性、严密性,所以他学习一样精通一样,最后成为通才!可是即使他已经被当时的社会各层普遍认可,他还依然不断研学提高,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就像他的弟子记录的那样,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对他来说,已是 人生 的一大乐趣,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在反复的学习与实践中,不仅能培植人格、更能增长智慧,这种成长的 幸福 感又有多少能领略到呢?
         
        伟人是如何造就的?单看这一点我们便知一二。他们尚且如此努力不断学习,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再看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没有学习能力没有判断能力的人简直无法生存。不只是学生要学习,就是走上社会走进生活的成人也得继续学习。与其被逼着学习不如主动学习,接受新事物适应新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如果我们能像孔夫子那样,积极学习立身之本,寻找发现事物的规律融会贯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更好吗?踏上前人开辟的 成功 之路,我们不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吗?
         
        孔子的伟大,还在于他是历史上第一位 平民教育家 。古代,学在官府,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孔子,第一个办起 有教无类 的平民学校。野人子路、奴隶冉耕、富商子贡、达官贵人南官敬叔都是他的学生。他最早使用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提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他积极倡导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 。他严格要求治学严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他更注重 因材施教 ,即上常科又上专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就连学生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也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出不同的答案。所以他的学生有的成为将才、有的成为辩士、有的善礼乐、有的通理法。
         
        他的教学方法、方式灵活多样,就连现在的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无法企及。他在教学生时总是想法设法相机行事,绝不单纯说教,常以社会为课堂,以生活为教材,把学生带进大自然,开发他们的智力、陶冶情操、启迪灵感、领悟 哲理 。他与学生之间似父子、似兄弟、似朋友。他们常常围坐而谈,谈人生、谈志向、谈时事论英雄  《孔子游春》一文就生动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们如何做一个君子,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体现了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让我们看到一位可爱可敬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好老师。所以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直沿用至今。
         
        他的杏坛正如当初预示的那样:果子丰、树干直、果仁佳,培养出利社稷利民生的仁人志士。他的学生号称三千,其中七十二贤士。《论语》一书便是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为了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故而把他们师生的言论、孔子的主要思想记录下来,从而开创了 语录 体散文的先河。《论语》现在已成为国家规定的中小学生必备、必读的国学教材。
         
        孔子的伟大,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仁爱的儒家思想体系。虽然在那个 礼崩乐坏 的世道无法施行,但在以后的几百年、几千年发扬光大。我们现在的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便源于此。他认为每个人生来 性相近 ,后来因为环境学习才 习相远 ,故而人人生来平等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他鼓励年轻人要奋发向上正所谓 后生可畏 。人际交往中,他强调 忠 和 恕 。 忠 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 恕 就是要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看一个人,要 听其言 还要 观其行   
         
        他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繁政扰民。还要领导者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所有的以 仁 为统帅的道德规范,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现在,我们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所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体现了他仁爱的思想。
         
        今天细读《孔子传》,我深切地感受到孔子不再是光芒万丈无法靠近的圣人,他正笑眯眯地走下神坛向我们拱手致意。看,他驾着马车带着弟子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行走;他站在高高的杏坛之上手舞足蹈慷慨陈词;他静坐茅屋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抚琴高歌时而挥舞利剑  
         
        作者简介:王巧,陕西咸阳秦都人,小学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