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一枝梅|漫游诗词聊时光-散文诗歌-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705
主题
56
精华
0
墨水
142

发表于 2022-1-26 2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人观时,多手机傍身,闹铃更迭,唯恐误了孙儿入园的时辰,或耽搁了工作的班车,或错失了微信群中的红包。虽然挂钟的指针依然在十二格间来回,但时间变成了 生活 的刻度,俨然缺失了旧时的温度。
         
        在古 诗词 中漫游,我们能够感受到别有一番风味的时光掠影。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计时的呢?   一刻钟 、 一盏茶 、 一炷香 这些我们常常在古装剧中听得到,都是对时辰的一种表达。而进入古诗词当中的则多是 天色计时法 ,所谓依天色计时,始于汉代,将一日十二时辰分别命名,并与启用于西周的 十二地支计时法 一一对应,如下图所示。
         
        读古人诗,从诗中观时,俯拾即是旧时明月的光韵。比如:唐朝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 夜半 一词可以推断 诗人 深夜所闻乃是寺中子时的报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就有半夜敲钟的习俗,在唐朝子夜钟又称之为 无常钟 或 分夜钟 。夜半时分,夜泊枫桥闻钟声,把古代车马徐徐,山水遥遥的境界凸显了出来,让人感受了旷古悠然的意味。
         
        古人巧借天色入时,融合了生活的气息,赋予了 诗歌 美的意境。《诗经》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这样的描写将人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当中,一处农家小院里,鸡鸣而朝盈,黎明之前的清芬时光,当家的主妇在黎明时刻窸窣起身,开始盥手调羹准备一家的吃食。黎明在天色计时法中又叫做 平旦 。平旦在古代是个重要的时刻,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诗句中窥见一二: 君昧爽而栉冠,平旦而听朝。 (刘向《新序·杂事四》) 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鲍照《代放歌行》) 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白居易《郡亭诗》)
         
        古人喜早起,平旦便早朝,相当于我们赶早班车的同胞们了。想起北京五环之外的上班族们,每日也是平旦时刻候在冷风中,等待地铁的到来。穿越时光,我们也能够捕捉到一丝贯古通今的生活旨趣。一日之计在于晨,颜真卿在诗中对学子就有真诚的劝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这里的 五更 对应的便是 平旦 。天可怜见,古代读书人为一朝科举成名,一天睡觉也不过三四个时辰。这个与当下的 教育 部门给中小学们明文规定的八个小时睡眠时间还相去甚远呢。所以说,我们生活在新中国多好,连睡眠都有政府给予保障的。
         
        依天色入诗,对于诗人来说也有选择的。目极唐宋,发现古人诗词巧借天色入诗的,多是 夜半 、 鸡鸣 、 日出 、 日落 、 黄昏 、 人定 这几个时辰。显而易见, 把酒话桑麻 的孟浩然,在酒足饭饱之时,断不会以 食时 入诗的,尽管关于食时的时光不少。再如 日中 就没有 日出 在诗中受 欢迎 。白居易在观刈麦时正值 日中 ,但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写尽了农民的辛悲。所以,对于诗人来说,能够入得了诗的时辰也需是 良时 。
         
        何为 良时 呢?当然是能赋予诗人遐思的了。以 日出 为例,不枚胜举。 日出柴门尚嬾开,绿阴多处且徘徊。 诗人裘万顷日出时分打开柴门,所见满目绿荫葱茏槐花满地,景象多么怡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犹记西湖的美丽风光,而独添 日出 二字更显明媚。南宋杨万里写得就更直白了 一面红金大圆镜,尽销云雾照乾坤。 在《日出》一诗中,他将日出之时光芒万丈的景象,比作 红金大圆镜 ,是不是很形象很逼真呢?虞世南的诗歌就比较夸张了,临早朝抬头所见   日晖青琐殿,霞生结绮楼 ,比登泰山看的日出还要壮观几分。
         
         日出 一词既出,便有光芒万丈之感,也正是这种直接的感观,使其被诗人融入诗歌,成为一种蓬勃而有生机的象征,亦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纳作文学创作的对象,来表达生命的新生与发展。
         
        与 日出 之相对的就是 黄昏 了。《孔雀东南飞》中 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告知了我们悲剧发生的时间,为黄昏之后人定之初,是否属实呢?历史久远,不得而知。但日暮言客愁,在古诗词中泛滥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唐刘方平《春怨》)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更甚者有李清照的《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写尽易安心中的孤独凄凉。撷取几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来,便能见到,在古诗词中,黄昏多言愁情。
         
        与 日出 的红红火火相对, 黄昏 日光黯淡,喧嚣渐乎沉静,人多由外在的感观进入到内心的生发,而这种生发应和一时一地之境,便诞生了多种诗歌题材  游子借以思归,思妇借以伤怀,士子借以忧国,迟暮者借以叹老。 日出 、 黄昏 等时辰成了诗人笔下的宠儿,原因正在此。
         
        古人依据天色计时,是为生活之巧便。而时光久经沉淀, 天色 几番轮回,被酿做了生活的底色。浸蕴过诗词的 天色 ,披上了诗人的喜怒哀乐,故而今天的我们读之感同身受,哪怕历史已越过千年。
         
        作者简介:一枝梅,八零后,安徽人,从事过报社记者、电视栏目编辑工作,现任高中语文教师,多次参加地市省级征文获奖,曾在《合肥晚报》、《三峡商报》等刊物及相关网络平台发表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