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8|回复: 0
收起左侧

怪诞行为学书评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硕士

Rank: 6Rank: 6

积分成就
UID
8888
主题
1362
精华
0
墨水
2785

发表于 2022-1-14 15: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和我的怪诞行为

上面的这个题目源自对一本书的理解,它是由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撰写的《怪诞行为学》,书名本身可能会更让人相信它是研究精神类疾病的著作,或者是指导人们如何从祖国的花朵成长为一朵奇芭。但是本书的内容,用学术语言来解释叫做人类的非理性行为,通俗来说,就是解释人们经常犯下的愚蠢甚至不可挽回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对这部著作的总体评价可以概括为观点新颖、贴近生活、实验严谨、通俗易懂。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他向我们解释了一系列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形式、产生的规律、产生的原因甚至是如何克服,比如说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为什么我们不诚实、为什么我们有拖沓的习惯、为什么我们会帮助某个个人却忽视更多个体的痛苦、为什么我们会报复等等。这些问题可能看似偶然,但是当有人把它当做一个研究课题来研究,并且给出了严谨的实验数据,把这些看似偶然的现象解释成为人类本性中必然的成分,而作为读者,居然很难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之中找到反例,这种体验本身就使它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再加上作者的文风比较朴素,整本书中的专业术语寥寥无几,叙述过程详细而有逻辑,使得本书的可读性很强,不过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属书中的实验,严瑾而又不失巧妙,并且在社会科学的试验中,最终可以拿出可供分析的实验数据,使读者能够理性的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到底有多么的不理性。下面复述该书中的两个实验,希望能引起共鸣。

在第一个实验中,作者试图证明人们为什么会不诚实。

实验条件是这样的:首先作者准备了一份考卷,内含50多道选择题,例如“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小说《白鲸》的作者是谁”等等,在实验过程中,参与人员被分作四组,第一组被严格监控,没有任何作弊的机会,也可以被看做是对照组;第二组答过题之后会收到答案,并且可以对答案进行修改之后再上交考卷;第三组不仅可以收到答案、修改答案,还可以撕掉草纸,也就是说可以毁灭证据;第四组除了享有第三组的便利条件之外,还可以不上交答卷,而是自己汇报答对了多少。作为对实验参与者的回报,每答对一道题可以获得10美分的奖励。

实验结果是这样的,第一组,也就是被严格监控的那一组,平均答对32.6道题,这个可以被看做一个基准;第二组,可以进行自我核对的那一组,平均答对36.2道题;第三组,自我核对+撕草纸,平均答对35.9道题;第四组,自我核对+撕草纸+自己汇报成绩,平均答对36.1道题。由此作者得出结论,(1)面对诱惑人们是有作弊倾向的,(2)只要条件允许人们都会作弊的,(3)即使条件允许,人们作弊也不会很离谱。

当然,如果我们结合生活经验可能会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自身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案往往会让我们疯狂,恨不得多拿些分数,对于这一点我也心存疑惑,作者在书中也没有作出解释,所以只能进行猜想,也许实验的参与者们对钱不像我们对分数那么重视,或者作者在进行实验解释的时候和学生们说的是想统计某某大学学生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来尽量降低实验的干扰因素,这也是可能的。

这个实验进行到上面那个步骤还没有结束,作者将奖励由现金变为筹码,然后再让参与者们用筹码换取现金,这样做乍一看没什么区别,只是中间多了一个步骤,所以整个过程就变成了答题-》汇报答题结果-》换筹码-》换现金,最后的统计结果平均可以答对50道左右,为了表示我不是手抖打错字了,再明确一下确实是50左右(作者本人做的是另一个实验,经过折算在这个实验中是答对50道左右)。这个也许证明了原本被视作万恶之源的金钱反而是扼制犯罪的有力保障,这那倒不是很讽刺吗?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不是有那么句话吗:什么是室友,室友就是你放桌子上200块钱,他会给你留200块钱,你放桌子上一堆瓜子,他会给你留下一堆瓜子皮。可能人类对于现金还是有点天然的免疫吧。

在第二个实验中作者希望了解人们会怎样实施报复行为。

实验条件如下:第一步找到足够参与者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叫做发送者,另一组叫做接收者,现在有一个任务,就是发送者会拿到20美金,而他需要做一个决定,将这20美金的一部分分给接收者,分多少由发送者决定,然后由接收者决定是否答应这个分配条件,如果答应,两人拿钱走人,如果不答应,两个人谁都拿不到一分钱。可以想象如果两个人都是十分精明的,发送者就会按照19:1的比例分配,但是这样的分配比例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可能很少会有接收者能够接受这个比例。所以在实验中,作者要求发送者一律按照15:5的比例进行分配(不知道发送者是不是他们自己的人,好像可以节约一大笔钱)。在正式分配之前,作者又将接收者分为两组,第一组看了一段惹人愤怒的视频,第二组看了一段令人愉悦的视频。实验结果是第一组拒绝接受的比例更高一些,这也证明了人们做决定时是受到情绪的的影响的,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在第二步中,作者选择了另外一批实验参与人员,并且加大了实验难度,除了上述规定之外,接收者可以选择3:3或者0:3两种分配方式,也就是说接收者可以自己损失2美元,然后对那个贪便宜的接收者造成更大的损失,最终两个人都获得3美元,还有一种方式是接收者自己损失2美元,让接受者一分钱都拿不到,不论是哪种情况,基本上都可以看做是损人不利己的,但是很遗憾,这种事情在实验中很多人都做了,而且不

出意料,看了惹人愤怒的视频的人们会更容易的报复对方,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时候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即不论愤怒与否,女人更容易选择报复,并且选择3:3的比例都更高一些,而愤怒男人更倾向于选择0:3,如果当时能够给这些男人一个内心独白的机会,他们一定会说“滚你的吧!”。对于这种差别,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女人会更敏感一些,但是她们不希望对双方造成太大的伤害。所以好好的爱你的女人吧,虽然她们平时可能比较能找事儿。

对于作者所做的实验只说这么多了,内容实在太多,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也太多,没办法一一复述,当然在该书中不只包含这些进展顺利的实验,也会存在一些波折,比如作者本人所说,在刚刚上大学伊始,他希望证明男人和女人谁更能忍受疼痛,而他的导师(女)对此不屑一顾,但是他还是进行了实验,就是让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们把手放进不断加热的热水里,知道忍受不住为止,作者来统计时间,时候证明男人比女人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于是在某次公开课上,作者告诉他的导师这个实验结果,导师的回复只这样的“你的实验只能证明男人都是白痴(作者也是男人),他们脑子有病才让你拿开水烫他们!”对此,作者自己调侃道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是相当困难的,而我感觉在这件事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以下三点:(1)国外的大学生比我们更有实践精神,我们要看到差距;(2)国外的高等教育也不是水平高到接受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我们不要盲目的崇洋媚外;(3)当众驳斥上级是不明智的做法。

在本书中所体现另外一些波折应该是涉及实验经费了,请人答卷要花钱;请人参加活动要花钱,请人喝咖啡要花钱,最离谱的一次经费被实验对象给抢了,结果导致报销过程比较困难,估计那边的财务比较无语了吧。

不过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作者还是让两部《怪诞行为学》面世了,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平时所做的“蠢事”,最后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丹.艾瑞里,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18岁时受过严重烧伤,在医院经历了三年痛苦而漫长的治疗,其过程包括撕掉粘在身上的绷带,表皮拉伸,无麻醉条件下切割手部肌肉等等,但是最终还是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精神巨作,再次对作者表示敬意,并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好友的共鸣,共习之,共勉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