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收起左侧

毛笔、西画、东洋痕迹……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7649
主题
56
精华
0
墨水
142

发表于 2022-2-27 1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书”“伞笠”“桌”“柿”“竹箱”“水仙”等;人物画包括了国人形象明显的“童子”“僧”“樵夫”“渔翁”“学生”“竞走”“牧童”“骑兵”等;而在第三、第四册中的景物画内容上,所选的图画则都是“我国真迹,或古称险要,或素著名胜”,如剑阁、洞庭湖、小姑山、巫山二十峰、西湖、居庸关、葱岭、灞桥等。
新思想带来创新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在蔡元培、王国维、鲁迅等进步人士的大力推崇下,美育成为当时社会的关注点。1912~1913年间,教育部推出了史称的“壬子—癸丑学制”,并提出了图画课的要旨是“使详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联系意匠,涵养美感”,图画教育的审美功能得到了重视。该学制的很多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并给美术教育及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新的活力。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明书局等出版社在出版毛笔画帖教科书的同时,还出版了配套的供教员用的教授法书。如191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毛笔习画范本·初等小学校教员用·全一册》,该书将所教授图画形象按照行笔顺序,用汉字“一”“二”“三”……在图画上作了标注,便于教师领会笔法技巧。书本扉页上的“教授上注意”对学生的练习也提出了要求,如“当学生挥毫时,务另其腕悬笔直,身体劲竖”。“学画要旨”则要求“凡毛笔画宜一气呵成,一落笔后决不可补笔,庶画有生气”。
新的思想观念也给毛笔画帖教科书的编写带来了创新,很多出版社在课业的设计上都作了新的尝试与突破。如1917年(民国六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国民学校用新式(毛笔)习画帖》(全六册),其最大的特色是将西画的观察方法引入中国画的造型教学中,“设稿线轮廓及基本形体以诱导之,俾易于入手而无阻碍兴趣之虞”,也就是通过标示物象的轮廓形和透视线让学生进行比较、想象,进而理解物体结构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如第六册第五图“茶壶(方向之变化法)”、第六图“橘”、第九图“煤油灯”、第十三图“庭树”等。
虽然,无论从呈现方式还是教材的整体面貌来说,这一时期的图画教科书还显得有些单一、雷同。但折纸手工、图案画、剪影画等知识内容已间或在这些教科书中穿插出现,给教材带来了些许亮点。
总体来说,借鉴、吸收、交融、并存——“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清末民初图画教科书,为我国近代早期的美术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经验。它是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初等小学图画教科书》的封底“敬启”中写道:“……一字可师,望他山之攻玉”,这也许正是那个年代图画教科书状况的生动写照吧。
(本文执笔者为人教社美术室赵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