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收起左侧

探索与发展的十年: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述评(下)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819
主题
46
精华
0
墨水
130

发表于 2022-2-27 1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文化产业概念和分类到文化产业发展支撑要素,从文化体制改革到文化产业政策,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到文化产业竞争力。从文化产业国际比较研究到文化产业案例解析,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学者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1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学术研究;探索与发展
[作者简介】张培奇,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讲师,江苏徐州221116;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240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2-0186-06
(接上期)
六、文化产业发展支撑要素研究
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领域的一个新亮点,它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一些基本要素的支撑。由于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发展中对各种要素的依赖也有所不同。十六大以来。学者们重点研究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资本、市场等瓶颈要素,对破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难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并将开发与保护协调起来,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张胜冰认为,在文化资源开发中,应自觉维护那些具有真实历史内涵的文化形态,维护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抵制虚假文化的泛滥。为此,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一种历史的态度进行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引导人们去体验真实的文化,使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发展的规律相一致。丹增针对文化资源的特点以及目前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开发的一些思路:一是科学梳理文化资源;二是要有利用两种资源的意识;三是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时俱进;四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六是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七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厉无畏总结了历史文化资源的四种开发模式,对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
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其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十六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也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国内学者通过对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研究,对解决文化产业投资不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齐勇锋比较早地对推动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们应该“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投资准入区别化为特点的,与国际惯例相接轨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投融资体制”。贾旭东对文化产业金融政策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文化产业金融政策的核心政策问题是如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提供充足并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文化产业金融政策的核心政策应该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政策、融资渠道多样化政策和资金效率最大化政策,它们和激励政策、保障政策一起构成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金融政策体系。王德高等对如何利用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目前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尚显不够,与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并不相称。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应该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科学界定财政的支持范围以及加强文化投入资金的绩效考核等。在文化产业投融资具体措施的研究上,贾旭东对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目的和意义,风险和对策,资助原则和资助对象,资助类别、方向和领域,资助方式和组织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宋阳对建立政府牵头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进行了思考。这些研究对指导各地扩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消费研究
文化需求和文化产品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文化消费中,有需求,有产品,有消费,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市场,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六大以来,学者们对文化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为扩大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康化以旅游、网络、图书、游乐等为例对制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释放的结构性、机制性因素进行了讨论。他认为,制约我国文化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缺场与风险意识淡薄,消费心理不清与技术手段落后,流通渠道不畅与配送机制失效,服务内容老化与运营模式单一。而王亚南则认为我国文化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社会保障建设滞后,“要让广大城乡居民放心大胆地花钱消费,解除民众的后顾之忧,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2008年发起了“中国城市文化消费调研”。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掌握了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城市文化消费的建议和对策,那就是:(1)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康顺畅的文化消费链条。(2)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优化改善文化消费环境,使文化成果归人民共享。(3)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形态,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层次。(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推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以实力求国际传播话语权。
七、文化产业比较与案例研究
(一)文化产业比较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十年来,学者们不断对中外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衡量优劣、判明利弊、总结经验,为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制定有关文化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影响巨大。从比较内容看,这些研究既有文化产业理论比较研究,又有产业实践与发展方面的比较研究;从比较范围看,既有单项比较,又有综合比较。
在理论比较方面,学界重点对中外文化产业定义及分类进行比较研究。李波等对中国大陆、北美、澳大利亚、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1}湾省以及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发现,欧美等国家的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主体;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兼顾文化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我国国内的文化及创意产业则主要是以产业发展为主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国家地区文化背景、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等实际状况的差异或研究者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功能等方面认识上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他认为,我国应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另外,文化产业分类标准应该增加动态性和系统性。
在产业实践和发展方面,美国、日本和韩国成为近些年文化产业比较研究的重点对象,且比较的内容集中在文化产业政策和发展模式。比如,刘志华对中美文化产业行业分类标准和比较优势进行比较。他认为,从行业分类标准的核心价值理念来看,中美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优势各不相同。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分类的核心概念在于文化,行业间的不同以文化在最终产品中所具有的属性或关联度来进行区分。而美国则以版权在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来作为文化产业行业分类的核心标准。前者强调文化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后者更为强调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及生产权限。这两个核心概念的不同同时也彰显了中美两国在文化产业战略价值、管理方式、生产过程和消费理念上的不同。为此,他建议我们应该:重视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文化创意的保护;强化文化产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强化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廖建军等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内容产业促进法》为样本,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在政策法规的文本结构方面,《内容产业促进法》重视的是从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程度的措施。以保障政策的实施为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侧重于对文化产业整个产业问题的宏观把握,把构建完整的目标体系放在首位。在政策实施的合作和沟通意识方面,日本在文化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与“增进国民的理解”等方面的规定与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陈辉对中韩文化产业政策进行比较。通过对国家发展战略、组织管理机制、资金支持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比较,全面介绍了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二)文化产业案例研究
运用典型案例促进某个产业的发展是国内外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十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某些案例进行解读,或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或分析他们的发展模式,为建构基于中国文化产业实践的特色文化产业理论作出了贡献。
从样本选择看,文化产业案例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化企业类案例研究。比如,费江舸对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案例分析研究;李建国就“民营企业如何开发文化资源”对杭州宋城集团进行的案例研究。(2)文化事业类案例研究。比如,谢锐通过对上海大剧院经营运作的深入研究,为其他剧场的使用和管理如何突破统包统管的传统体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操作案例;历华以《红岩魂》运作的成功转型为案例,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经营管理。(3)文化项目类案例研究。比如,王亚南以大型旅游文艺晚会《丽水金沙》为案例,分析了文化生产体制和运行机制面向市场的重要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通过对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案例的解析,强调在运作大型旅游演出项目时要运用政府扶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新机制,探索资源整合、强强合作的新方式,不断完善产业链,增强项目规模效应。(4)文化产业园区类案例研究。比如,孔建华对北京市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基本特征、成因、发展模式及竞争优势,对集聚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赵鉴光等通过对西安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区域开发模式的成功探索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其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以“文化+旅游+商贸”为战略。以大策划大项目为带动,集城市运营、产业运营和项目运营为一体,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基础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发展三个体系的并进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八、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
(一)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研究
2003年,胡惠林首先提出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并就建构科学的文化产业学发表了看法。2004年,教育部批准在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国的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开始进入正式议程。
由于文化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学科,且学科背景复杂,因此,国内的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刘志华等认为。在目前文化产业的高等教育中,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对文化产业的学科性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加之各自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学科基础和学科资源,形成了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态势。这种多样化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还处于不成熟和不完善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科定位模糊。二是师资水平与教学需求脱节,三是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四是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5剐。
针对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学科建设思路。叶舒宪通过比较中外运用文化资本打造文化产业精品的差距,认为今天的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需要首先解决瓶颈问题,引领文科学人的本土文化自觉,在理论方面,重点认识文化资本的新兴现象,对于文化资本的开掘与再生产过程,结合国情作出现实的指导对策。柏定国根据文化产业的“反文化性”特征。认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应该以意义重建为旨归。“我们的文化产业学科梦想,不是让人们通过将文化商品化直接去获取经济利益,而是视文化产业为对于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深刻的文化责任。”有些学者则从微观层面对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提出了对策。王渊明通过对全国开办文化产业管理或相关专业的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等资料进行分析以后,指出了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组建中国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会;推进教学的规范化建设;推进师资的复合化建设;推进学科资源的协作化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杜超针对目前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乱象,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必须”,即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必须明确专业定位,必须强化科学研究,必须重视民间力量,必须优化师资结构。
(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以创造性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如何进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摆在我国文化产业学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经营精神产品为主的产业系统,它对人才的要求与物质生产的企业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学者们首先对文化产业人才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赵晶媛认为文化产业人才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文化的综合性,二是能力的复合性,三是思维的创新性。徐浩然等认为文化产业人才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特征。
大多数学者指出了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措施。张秋月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在我国的培养起步晚,存在着培养目标宽泛、课程体系失范、教材建设滞后以及师资数量匮乏等问题。在专业建设改革和人才培养中,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加强特色目标设定;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核心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多渠道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等措施。欧阳友权认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矛盾:首先,从培养模式上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客观上存在“学科交叉”与“专业无根”的悖论:其次,从培养环节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脱节;第三,从培养目标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高校自律”与“社会选择”的落差。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应该做到:一是交叉培养,有所倚重;二是两轮驱动,二元并重;三是区位对接,特色取胜。
九、研究特点与成就
十年来,文化产业研究经过国内老中青三代学者不断地艰苦求索,这一新学科、新理论从无到有,已有较大的规模与影响力,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价值取向的建设性特征
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以建设性为目的的研究。这一点和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进行的激烈的批判研究有很大的不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产业是从上到下强加给大众。表面上看是专为大众贴身制作,实际上是在灌输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标准化了的形式和情感。文化产业的作用是麻木心灵,强制推行资本主义秩序。因此,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持强烈的否定态度。而中国的学者认为文化产业不仅仅只有意识形态属性,还有经济属性,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研究带有极强的建设性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如何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这一宏大主题展开探索研究。
(二)理论研究密切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十六大以来。在建设性研究价值取向的指引下。中国文化产业学人始终把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产生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咨询报告。如胡惠林对于开放条件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蔡尚伟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还有学者对文化产业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效地指导了文化产业实践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相关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和动力源的作用。
(三)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在内的整体性改革开放,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大业的完成。十六大以来,学者们对文化体制改革等文化发展领域问题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和发展模式,不但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而且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充分的经验借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整体发展。
(四)推进了学科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
学界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成效,是这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又一个主要亮点之一。十六大以来,学者们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企业商业经营模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问题的著述。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不但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扩大了文化产业研究的影响力。此后,文化部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大学共建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除了之前与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外,2002年以来,文化部先后又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6家高校合作共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此外,文化部还与中国传媒大学组建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与武汉大学组建了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文化部的这些措施不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文化产业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与此同时,各高校研究力量主动承担起探索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重任。2004年4月,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七家高校发起成立“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与学科建设联席会”。九年来,联席会在探索学科建设体系与方法、交流办学经验、探讨办学路径、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各方努力,我国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也初具规模。自2004年教育部在山东大学、云南大学等四所高校试点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来。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家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或相关专业。并且形成了从博士、硕士到本科的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
(五)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十六大以来,随着文化产业国家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文化产业研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入到文化产业研究的队伍中,使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拓展,研究也更加全面。首先,从研究成果的层次看,学者们开始时侧重对我国文化产业进行宏观研究,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宏观研究虽然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但有些对策建议由于缺乏可操作性难免流于形式。现在学者们开始关注中微观领域的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如文化企业中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和运作等问题。这样,宏观领域的政策、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研究能够落实到具体的企业行为,这不但使宏观理论研究成果找到了落脚点,而且能对文化产业实践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其次,国内学界开始时大多只关注文化产业本身的研究,而对于文化产业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研究力度不够。现在。学者们开始意识到我国文化产业产生并根植于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土壤,只有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理论体系。此外,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文化产业发展与公民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改善民众文化生活,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