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创设冲突问题情境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14
主题
60
精华
0
墨水
198

发表于 2022-2-27 19: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提升课堂有效性是教师的不懈追求,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从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冲突情境,营造“可教学时刻”;政治课教学中把握学生思维动向,推动矛盾冲突“升级”;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化解冲突矛盾,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方面研究如何创设冲突问题情境,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教学;冲突情境;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10-02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论的重要理念。作为主体的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合作提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却是我们教学中最大的困扰。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他们认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收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可教学时刻”,以激励学生认知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创设了问题情境。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呢?结合多年实践和探索,现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冲突情境创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一、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冲突情境,营造“可教学时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离不开创设值得探究又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如意外的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具有冲突的情境之中。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冲突问题情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产生学习期待,引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得,并且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即从具体走向思维。
同时,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效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冲突情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面拓宽,不仅关注人生及社会问题,还渴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把握社会热点,努力寻找与生活的结合点,创设冲突、矛盾的情境,以此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激发起内在动机,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交流中由浅入、由表及里,获得感知、获得体验、获得真知。为此,冲突问题情境的选择,还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社会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时,我除了精选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的感人事迹外,还根据“彭宇案”精心设置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冲突情境。从“彭宇案”开始,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引发了国民大讨论,因此这件事也为学生所熟知。问题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双方不同观点的争辩不亚于网络中的“口水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激辩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学习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上课结束后,我还根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写了一篇《扶?扶!》的小论文,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收获。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情境尤其是矛盾冲突情境,提供诱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离不开创设恰当的冲突情境。
二、政治课教学中把握学生思维动向,推动矛盾冲突“升级”
现代心理学认为认知是从质疑的开始,设疑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间互动的热烈气氛,或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走向答案的单一,那么至少创设这个问题的有效性是应该受到质疑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冲突矛盾情境本身就能激起学生的质疑,而且冲突情境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观点的预先性,蕴含着能激起学习者思维碰撞或亟待解决的疑惑和问题。例如,本学期我在准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框题——“自觉维护正义”公开课的教学中,“社会的稳定、和谐需要有正义感的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我苦思冥想。如果延续传统的思路,不外乎是借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但是,个人感觉这个方案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更不足以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2015年6月6日南方都市报关于《广东某企业为患儿捐款20万后要求退款:多按个零》的报道给了我方向。针对这个在网上引发热议的事件,我设置了“你认为捐款应该退吗?的问题情境。但问题抛出后学生却更多地从正面的角度回答并说明原因,没有太多的疑义,一度出现“冷场”。 显然,我希望引发学生争议的设计初衷“跑偏”了。课后反思时,我在想:问题这样设计不好吗?学生这样的回答不是我所希望的吗?试想“老人摔倒,该扶吗?”“因为多按个零多捐的款项,该退吗?”,如果这类问题的导向在人们心中是这么清晰,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大讨论呢?此外,在45分钟课堂这种约定的环境下,在我设计的具有隐形导向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答案很容易走向“标准化”“单一化”。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动向有一种洞察力,要做好课前调研,有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出教学预设的调整,为冲突的营造和解决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要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开阔思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体现思维的层递性。因此,在公开课教学中,我最终将问题确定为辩论环节:“该退!PK不该退!”首先让学生遵从心中的想法,选择立场,再由双方推选各自代表进行辩论。(当然这个环节要高效完成,课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辩论环节将冲突升级,诱发学生激烈研讨,碰撞思想火花的燧石,有利于营建浓烈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获得真知,体验别样的成功和快乐。此外,我们知道,在政治教学中伟人或英雄模范事迹等虽然为我们津津乐道,但这些事例貌似离学生很近,心却隔得很远,容易造成榜样诉求上的差异。所以,我们在选择类似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思维品质等,将学生引入冲突情境的角色中,才能倾听到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比如,我们在设置上述情境时,也可以表达成“如果你是小乐平的家长,你会退?或者不退?”,让冲突的情境离学生的心更近些,才更能捕捉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
人人都蕴含着思维的力量,智慧的火花随时会迸发出来。冲突问题情境就如一根导火线“逼”着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去发现、去领悟,促进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组讨论,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长期下去,学生还能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实现这个效果的更大化,一定要立足于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要把握学生思维动向,务必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借助教师巧妙设计的冲突情境这个“推手”, 打造出我们高效而精彩的魅力课堂。
三、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化解冲突矛盾,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而它的实现与否,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是否达到并且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获得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上,更要借助现实的、直观生动的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情境,在发现、判断、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华东师大周彬教授说过:教育并不是要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是要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播下阳光、正直与积极进取的种子。我们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只有完成这样的目标,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和教育。但是,我们的教学是面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而社会中假恶丑的现象时不时挑战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权威和话语权。比如,“尊老爱幼、见到老人摔倒,要主动帮扶!”这本来是毋庸置疑的选择。但是,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后而被讹诈的社会现象却是鲜活的存在。面对类似的社会现象,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教,是不能缩小教与学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的,也是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在信息渠道如此之多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我们教育者有必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我们要选取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围绕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又能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人摔倒,扶?或者不扶?”“多按个零,多出的捐款,退?或者不退?这种冲突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习者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既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目标要求,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目标要求,还在探究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当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当社会生活让我们教师的教学遭遇学生的质疑时,我们要注意“看护学生的心灵”,要坚守教育的本质。因此,在冲突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要用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实现认同、感悟和内化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初步提升。
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引导、启发学生在思考中,在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在矛盾冲突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社会规范、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主流价值标准真正得以内化,形成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结束语
问题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要使课堂动感与鲜活,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托,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特别是以冲突、矛盾情境为载体,更能引发学生质疑、讨论、释疑,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共生效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习者严密的思维能力,提升探索和归纳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最终得以有效落实和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卓玲.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03).
[3]朱小蔓.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