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收起左侧

浅谈中国艺术的文化渊源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初中生

Rank: 3

积分成就
UID
5009
主题
69
精华
0
墨水
174

发表于 2022-2-27 18: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中国文化有其伟大的渊源,可上溯为“儒学、道学、禅学”。而艺术同样受三种文化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诸文化相系相生,延续千年。文化渊源的至上栏在艺术体系中形成自我的美学价值——儒学、道学、禅学美学价值,同样,这三种美学价值和美学思想又建构和指导着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文化;艺术;儒学;道学;禅学
中国文化有其伟大的渊源,即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儒学、道学、禅学。三种文化宗脉对艺术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又成为艺术发展规律中的指导思想。
一、儒学与艺术的关系
儒学阐释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宣教化,助人伦。
(1)“中和”之美: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合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2)“雄健与充实”:天行健,生生不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泽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3)“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善、德、敬、爱,尊理法、重情感。
儒家思想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从事物的客观实际中把握和理解事物的发展关系,儒家思想在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体现,艺术作品的中和、善美、兼济、忧思仁爱等都体现了儒家学说在艺术发展史中的影响。艺术不光是画面构成,它还是文化的构成,艺术思维的至上性与儒家思想是相通的,它同时也受儒家学说的指导和制约。观明清以前画作,多以善、和、德、尊等宏扬为人济世之道及敬、孝、纲、常之法为题材,偶尔狂放,偕儒家之雅逸;偶尔静持,又透贤德之宗法。儒家学说对艺术的指导是宏观的,是艺术思想之命脉,不光是因为儒学是千年封建文化之正统,更是因为儒学阐释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又丝丝相扣地联系着艺术,以至于学为心境,艺为心画,书画同源。
儒家学说中美的法则也是社会之法则,它倡导“中和”,中为社会之本位,即人与客观事物的存在,和为天下之道既社会规律。艺术的体现同样与此,艺术美的规律同样以教化社会为其主要作用,以道而和本,以律以规行。“中和”之美标榜了艺术美中的社会美,“雄健与充实”体现了社会美中人的个体美的标准,“健”以“续、久、安”为美,达至生生不息。“实”以修养学识为本,逐而由“大”至“圣”最终而“神”。“忍”体现了儒家的善恶观,以仁为先,以伦理纲常为法,以情感为纽带,达至艺术美表现的最高目的——宏扬真、善、美之艺术法则。
中国绘画不同与西方,西方画家可以穷其毕生追求一二门技艺,而中国画家首先是文人,受传统文化之教诲,以德为先,以品为本,以文为根,学理法以端德行,习诗文以聚素养。这些儒家教义孕育了艺术之魂魄,成为艺术发展的首要基础。故尔,儒家学说把人生哲理运用到了艺术的思维建构上,成为中国艺术发展中的首要美学价值和指导思想。
二、道学与艺术的关系
(1)“自然之美”:倡导自然是美的基础和法则。
(2)“虚静与空灵”:追求自然界的悄寂與灵性。
(3)“玄、素与水墨问题”:以单色求虚静,结合水墨的黑白之意境。
道学是以阐释客观自然发展规律为基础的学说,它在自然观上指导着艺术。道学求自然之法,以物为例,求自生自灭;以人为例,求自和天缘;以画为例,求空虚静渺,飘若至远,淡泊明志。道学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尤其是国画的影响是深远的,它领意着社会中人怎样向自然中人对话。道学宗义来源于自然法则,在国画艺术中,凡以花鸟虫鱼、山水林木为题材的作品莫不受道家学说的影响,道学的空灵虚静观与艺术中天、人观是一致的,“山林听鸟鸣,落叶自有声”,自然界万物自生自持,落于画面,便形成艺术之理法。
“我国的绘画,是要把自然物的神、灵、玄,通过某种形象画出来。所以最高的画境不是模写对象,而是以自己的精神创造对象”圆道学的“自然之美”以无法而得法,即艺术学中常讲的“无法中来,无法中去”,自然界中的客观法则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自然观建构了艺术的洒脱和飘逸。“空静”之美是自然法则的表现形式,以平淡为本位,无功与世,求自然之道,无声无息,花开花落,自知自明。
道学是传统水墨写意绘画的指导法则,以求“玄”与“素”即水墨中的黑白关系,“玄”以突出绘画中的自然之“实”,“素”以求作品中的思维意象“虚”,自然万物,无色以饰,皆以黑白为标,不雕不琢,不崇不辱,不功不弃,以自然之美为上品。道学的空静观指导着中国千年艺术的发展历程,多见于山林雅居、琴诗棋赋之作品,画中以求人或景物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以得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三、禅学与艺术的关系
禅学是中国的宗教哲学,由西汉末年传人我国的佛学和我国本土的道学相融而成,禅学阐释的是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关系,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存在的追问”
(2)“冲淡”与“禅味”
(3)“悟与圆满”
中国艺术的早期发展也是以禅宗体裁为基础的,最早见于寺观壁画和墓室雕刻。记载中最早可查的画家曹不兴也是以画宗教画而盛名,曹家样、吴家样等都以画佛像而传世。纵观史书,无数大德高僧绘画造诣颇深,禅宗体裁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构成。
禅学成为艺术的指导思想不光是因为它在中国的封建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因为禅学的理法建构了中国绘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禅学是中国文化三大渊源之一,同样启示和引导着社会的历史进程,只不过它是从唯心的角度来阐释社会,告戒着人们的善恶得失。
艺术与文化同宗,文化也同样是艺术产生的源泉,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艺术逐渐被分离出来形成自己的精神建构和秩序定位,艺术是文化的,但它不是纯文化,文化也是艺术的,但它不是纯艺术,文化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相系相生的。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上,艺术成了它重要的构成部分,文化观念也同样指导和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史,并推动艺术创造出巨大的思想成就。
参考文献
[1]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3]殷伟.中国画画史演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l
作者简介
任路(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