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收起左侧

关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思考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79
主题
47
精华
0
墨水
130

发表于 2022-2-27 18: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高考制度的基本价值、加分政策的发展演变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分政策改革的思路。主要是提高决策层级,增加政策刚性,在淡化总分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加大高校自主权的总体改革框架中,加分政策应由“奖励先进”转变为以“扶助弱势”为主,对现行加分政策可分别采取保留、取消和增加的不同措施,大量减少各类加分项目,增加对弱势阶层学生的补偿性政策。
关键词:高考制度;加分政策;教育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1-0021-08
高考制度改革需要缜密的顶层设计。其前提,是对高考制度演变的文化脉络、价值冲突以及改革的路径有深入的把握,从而不仅体现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的要求,并且反映和兼顾不同类型的教育,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对现行高考制度,公众最为关注的是其公平性。高考加分政策是影响高考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这样的视角,探析高考加分政策的来龙去脉、正在进行的政策调整以及可能的改革选项。
一、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价值和方向。三个基本原则是“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高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1]
1. 高考制度改革的三种基本价值
这一权威的表述,揭示了主导高考制度改革的三种基本价值和三个主要利益主体。
首先是科学选拔人才。考试招生制度尽管被附加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就实质功能而言就是为高等学校选拔适合学生的人才选拔制度。其难以自洽的局限性,是一次性的纸笔考试难以真正科学地测量、评价、区分学生,由此导致了一考定终身、一分定终身的应试教育弊端。同时,在实现大规模考试高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事实上被剥夺。因而,高等学校的主要关注和利益所在,是高考作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善以及落实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高考制度被称为是一个“指挥棒”,对基础教育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关注的是高考制度改革应当改变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涉及的改革包括实行分类考试,将现在的总分录取改为包括高中学业水平、社会表现、特长爱好等的多元素质评价,扩大学生的选择性,实行多次录取制度,使得高中真正能够按照学生的不同类型和需求,实现多样化的教学。
三是维护社会公平。影响高考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利益群体,是数以亿计的广大学生和家长,他们关心的主要是公平问题。由于社会道德环境的不如人意,公众的安全感降低,强化了对单一、刻板的总分录取模式认同,所谓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仅要分分计较,甚至计较到小数点之后若干位。
因而,尽管理性认识高考制度改革,其核心价值的重要性排序应为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素质教育、保障教育公平;但事实上,对公平性的关注占据了压倒性地位,远远高于对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关心,成为高考制度改革和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和敏感的问题。公众对高考公平的强烈诉求和苛刻要求无疑有其合理性,是促进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同时,它也造成改革举步维艰、动辄得咎的困境,需要我们探讨在现实国情中,如何启动、开展改革的路径和机制。
2. 高考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长期被视为最公平的高考制度日益为人诟病,涉及了高考的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问题。“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但形式公平之后,仍有值得认识的问题。一次性纸笔考试的固有缺陷,是难以准确测量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会考试的学生更为有利;同时难以顾及诸如民族、性别、社会阶层等因素形成的学业差距,以及学生临场发挥的异常等等。多年来,高考改革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的调整上,诸如“3+1”还是“3+2”、“3+文综(理综)”等等。
高考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招生录取制度上。其中既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如前置性的分省定额制度不公,造成各地区之间录取分数的巨大差距,重点大学招生的“本地化”倾向;也有权利平等的问题,如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考试权利。同样突出的,是在考试竞争之外,存在着诸如加分政策、保送生、定向生等各种特殊政策、明渠暗道,其中有些渠道正在成为腐败温床而受到公众极大的质疑。就高考公平而言,招生录取制度比考试制度更为重要,这也成为这一轮高考制度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
(1)“倾斜的高考分数线”
中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考试公平;但各省录取学生的数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的录取率和录取分数差异极大。目前全国高校的平均录取率为70%多,但北京、上海等地的录取率已高达百分之八十、九十。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倾斜的高考分数线”。它加剧了地区和城乡之间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使得农村学生的处境更为不利。
(2)重点大学招生本地化的倾向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居于金字塔之顶端。然而,这些国立研究型大学招生名额在各省的分配,同样不是均衡分配的,而是明显地向学校所在地的城市(省份)倾斜。据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千帆教授的研究,根据2011年的录取数据,每万名考生中考入北京大学的比例,安徽为1.27,广东为1.4,贵州为1.48,河南为1.87,北京为52.5。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而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人可上北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