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0
收起左侧

叶赛宁 传记: 第四排第十六号的“特殊观众”-名家散文-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375
主题
36
精华
0
墨水
102

发表于 2022-1-26 21: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大剧院里,正举行着叶赛宁 诗歌 专场朗诵会。
        剧院大厅里挤满了热情的观众,座无虚席。宽大的舞台上,站着年轻的 诗人 。他神态自若,举止优雅,深邃的蓝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串串美丽的诗句从诗人口中流出,那清晰、昂扬、时而流畅、时而顿挫的嗓音,在剧院大厅里回荡:

       
                把你心上的秘密
                对我公开吧,对我公开
                你那低沉忧愁的声音
                实在招我喜爱

        叶赛宁这种新颖、 自然 ,既不朦胧,也不矫饰的 优美 诗句,犹如清莹明澈的涓涓细流,缓缓注入听众的心里,激发着人们的情绪和想象。观众席上掀起一阵又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表达着人们对年轻诗人的致意
        听众中,有两个显得特别狂热痴迷的姑娘,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坐在第四排第十六号、十七号的加丽雅·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和她的女友。每当叶赛宁登上舞台或是朗诵完一首诗之后,这两位少女都要兴奋地鼓掌,并且热烈地向诗人致意。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叶赛宁的 超级粉丝 。那种对诗人狂热崇拜的程度,不但引起场内观众的注目,甚至连叶赛宁本人也注意到了
        令人惊讶的是,此后凡是叶赛宁的诗朗诵,这两个 特殊观众 总是每场必到,而且总是买到那同样的座位号:第四排第十六号、十七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其中之一的别尼斯拉夫斯卡娅是《贫农报》编辑部的秘书。她1897年出生于彼得堡, 父亲 是俄籍法国留学生,母亲是格鲁吉亚人。5岁时 父母 离婚,她被姨母收为养女。1917年考进哈尔科夫大学,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到莫斯科后,先在肃反委员会当秘书,以后到了《贫农报》编辑部。
        她十几岁时,在彼得堡的一次文学晚会上第一次见到诗人叶赛宁。这位年轻诗人的气质和才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年后的1919年,在莫斯科的文学晚会上,她再次听到叶赛宁的诗朗诵。少女的心扉被这些充满激情的美丽诗篇拨动了。她对叶赛宁的崇拜和喜爱,始终处于一种单恋的状态。因为她不过是首都众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少女之一,没法进人诗人所置身的那个文学沙龙。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对此苦恼不已,她常常怀着初恋少女那种难言的痴情,苦苦盼望着,盼望能有那么一天,她能愉快而且无拘束地来到诗人身边。
        这一天,终于让她盼到了。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的夜晩。莫斯科大剧院里又举行叶赛宁诗歌朗诵专场晚会。那天,前来听朗诵的人特别多,散场时,许多人还蜂拥在场内,迟迟不肯离去。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和她的女友急于赶路回家,走道里挤不通,她们就只好穿过舞台向出口挤。没想到,她俩刚跨上舞台,叶赛宁竟出乎意料地走到她们身边,带着善意的微笑说: 姑娘们,明天到我那儿去吧,那里将有不少优秀诗人的朗诵会
        两个姑娘惊杲了,一时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们如此敬慕崇拜的具有极大名气的诗人,竟肯亲自邀请她们到他家中去做客!特别是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眼看自己的 梦想 即将变为现实,就更是止不住心儿的狂跳。

       
                 拿去吧,这是我的地址。

        两个姑娘正惊喜地愣在那里的时候,叶赛宁已从笔记本上撕下页写有地址的纸交给她俩。两个姑娘脸色绯红地接过地址,向诗人道谢后便转身离开了剧场。不过,她们并不是像往日那样径直回家,而是激动兴奋地沿大街走了很久。她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间题:明天到底去,还是不去?
        经过一番犹豫和争论,最后她们决定去
        第二天晚上,两个姑娘按地址找到了叶赛宁的住处。那里果然有一个诗朗诵晚会,她们见到了许多平时所不能见到的诗人和艺术家。那一晚上,她们过得很愉快
        对于别尼斯拉夫斯卡娅来说,这是一次有决定性意义的做客。从那一天起,她和叶赛宁便彼此进入了对方的 生活 ,而且逐渐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和叶赛宁的认识与交往,无疑给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生活带来了阳光。但是,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又是个品格高尚、富有献身精神的少女,懂得并且愿意为 爱情 作出牺牲。自从她与叶赛宁相识要好之后,她一方面对自己能在学识智慧上与诗人亲密相契并对他有所帮助感到自慰,另一方面又决心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这位值得崇敬和爱慕的著名诗人。因此,在和叶赛宁相处的那些日子里,她从来没有向诗人提出过任何要求。相反,却总默默地、不企图寻求任何报偿地把自已的全部精力花在为叶赛宁编辑、出版诗稿上。她考虑得最多和首先关心的事情是关于叶赛宁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并千方百计地给诗人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天才。至于感情方面的需求,她觉得只要能经常看到叶赛宁,待在他的身边,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够了。
        对叶赛宁和别尼斯拉夫斯卡娅来说,20世纪20年代初期那一段时光是平静和谐、阳光明媚的。两人心心相印,互相理解,彼此都从中获得助益。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对双方有益的平静和谐并没有保持多久。
        1922年年初,叶赛宁同曾经风靡世界的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认识了。叶赛宁那时总是觉得郁郁寡欢却又易于冲动的感情世界,便又遭到了爱情风暴的袭击。这样,在叶赛宁的 人生 悲剧中,又揭开了新的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