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收起左侧

散文 ‖ 母亲的米粑-名家随笔-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537
主题
56
精华
0
墨水
140

发表于 2022-1-26 21: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米粑许多地方有,惟 故乡 的最佳。故乡的米粑,只有母亲做的最好。
         
        说来,米粑只是一种普通食物,类似于普天皆有的包子,不过皮是大米,外形滚圆而已。在我客居的城市,满街卖的 饺子粑 ,也是用大米磨粉做成的,薄薄的皮里包裹着韭菜或萝卜丝。晨曦初现时分,赶着上班或上学的人,把小吃店坐得满满的,来一笼饺子粑,上一碗稀饭,就着小碟辣酱或腌菜,三两下填饱肚子,抹一抹嘴,匆匆赶路去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光景了。独独我,想说爱它,却不容易。与故乡的米粑比起来,这也叫 粑 ?
         
        故乡都昌的米粑,看上去其色不艳,其貌不扬,与 生活 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一样,再平凡不过了。但你若尝过,定当难忘:一口咬开,米香扑鼻;两下咀嚼,软而筋道;三口下咽,通体舒坦,顿觉天圆地方,根基厚实,百击不倒,活着真好  其实,奥妙全在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上。
         
        首先须选取上等早稻籼米,用清水浸泡一小时,滤干上甑,蒸至七成熟  这个环节极为关键,因为超过七成熟,磨时则不易粉碎成条;不到七成熟,虽易磨碎但蒸熟的粑会发裂,这好比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形容的邻家女儿,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美在恰到好处。待蒸好的米冷却后,再用天井口那座陈年的老石磨慢慢磨碎  真怀恋少时帮母亲推磨的时光啊!这是个挺费事的活,有时做一斗米粑,要足足磨上半天光景呢。现在的人懒得费那个神,都改用机器磨,米粉就碎成了面粉状,难怪蒸熟的米粑,糍而粘牙,索然无味。接下来就用开水泡粉,半小时冷却后再揉粉。揉粉时须用力,一直揉到粉团不粘手为止,米粑是否有嚼头,揉粉也是关键。做粑时,捏粑皮也很讲究,太薄则露馅,太厚则夹生,捏成半分厚,正好。粑馅则随意,鲜肉、腊肉自不必说,腌菜、萝卜、豆角、酱干、香菇等等,皆可入馅,或咸,或酸,或辣,或甜,或荤,或素,视口味各异,自由调配。今年四月我去了一趟老家,走在县城大街上,满眼都是饺子状的米粑在蒸笼里冒热气,耳边不时传来 正宗都昌米粑快来吃咯 的吆喝声,令我感慨不已。扁的可以说成圆的,黑的可以说成白的,是人看不懂这世界,还是这世界看不懂人呢?其实,正宗的都昌米粑应该做成圆球状,团团圆圆,寄寓着父老淳朴的生活情愫啊。要吃上正宗的都昌米粑,最后一个环节  蒸粑也不能忽视,必须是柴火灶上搁蒸笼,青砖烟囱飘余香,那情景,怎一句 民以食为天 了得?
         
        故乡都昌位于鄱阳湖畔,夏季屡受洪涝之苦,苦得伤心。眼看快要收割的早稻一夜间又被洪水浸泡,先祖撑着木桶,含泪捞割稻穗。被水浸泡的稻谷,晒干后,卖是没人要,碾又不成米,怎么办?做成米粑度光阴吧。于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昌米粑这一苦难岁月的见证物,渐渐演变成地方美食,在邻近几个县流传开来。据说,这其中还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份功劳。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大战鄱湖十八年。一日,朱兵败,被陈追至都昌老爷庙水域  即今被称为 中国的百慕大三角洲   正当船破漏水,命悬一线之时,一大头鼋翻波逐浪,迅速向朱游来。朱双脚一蹬,跳到它的背上,大头鼋张开四足,踏波排浪,将他驮上岸。岸边有一老爷庙,朱元璋夜宿庙中,饥饿难耐,悄悄溜到附近村子一户人家讨口饭吃。这户人家给了他仅存的两只早米粑,朱元璋饿鬼扒肠一般,三口并作两口吞了,这才缓过气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不忘浩浩鄱湖水,难舍悠悠都昌情,乃重修老爷庙,并御赐 水面天心 和 都昌米粑 两幅字,前者手迹尚存庙旁石壁上,后者字虽不可考,却使得米粑香飘至今。
         
        在漫长的日子里,米粑可是奢侈品,只在特殊的日子才可望一饱口福,如清明祭祖、做屋上梁、孩子周岁、老人祝寿等。后来,日子好过些,吃粑的次数就多起来了,家中有一些重要或不太重要的客人来,都可以成为做粑的理由,比如我的每次回故乡。我自19岁离开母亲去远行,差不多就成为故乡的客。二十多年了,我每回来一次,母亲都要亲手做一顿早米粑,临走还得带上一大包。我总劝母亲别如此劳神,母亲说除了这个又没啥你爱吃的。我知道,与其说是招待我,还不如说母亲是想用故乡的早米粑拴住游子的心。后来,天井口那架老石磨,母亲推不动了,又坚辞不用机器磨粉,就每每央求邻家帮忙。再后来,母亲连米粉也揉不动了,对我说,崽呀,多吃点,娘做的粑,你吃一次少一次哪。
         
        三年前,母亲去世,我真成了故乡的客,只在每年清明去一回,那时,大哥大嫂也会精心准备一顿早米粑,我嘴上说好吃,心里哪里吃得下。
         
        母亲的早米粑啊,从此只能梦里吃到它!
         
        原创:江西冯四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