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收起左侧

孟浩然:失意的时候,他在想什么?-诗人故事-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252
主题
39
精华
0
墨水
110

发表于 2022-1-26 2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图来源于「周慧珺」题, 右图来源于「吴青霞」画
        壹
        孟浩然,一位终身末曾及第的读书人,却在长安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为他搁笔。
        也许及第后的他不会是个有作为的官吏,官场要的是技巧与钻营,而不需要太多的自我表现;而没做官的他却成了一个好 诗人 ,他沿着陶渊明、谢灵运的足迹而来,他的身后影响着李白、杜甫、王唯  . 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
        孟浩然独特的自我表现,使得盛唐诗卷一开始就流溢出清淡 自然 的色彩。
       

       
                画作来源于「郑百重」
        他的诗行间没有南北朝那些绚烂、浓烈、激切的情感色调,有的是清淡洗炼的描摹,妙语层叠的意象  他打开了一扇 物我两忘 的审美之门,使中国山水诗达到了情景合二为一的高度和日臻成熟的美学姿态。
        他因此被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第一人。
        贰
        开元十八年(730年),孟浩然的仕途再次失意后,烟花三月,黄鹤楼下,他背对着李白怅然若失的目光。
         孤帆远影碧空尽 ,李白眼中是 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空茫。
        这一次的分别,让李白写出了一首千古离别诗。而孟浩然漫游吴越、夜宿建德江(今属浙江),却悟出了中国山水诗的象外之境  失意幻灭中的理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舟泊暮宿,那段羁旅之思,还残留着一道心灰意冷的凝视。那望眼欲穿的烟渚其实是一颗愁客之心,仿佛跨越千年还在某个迷蒙夜色中向人招手。
        如果说后来的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的愁肠,还在一声声挥之不去的寺院钟响间停留;那移舟近岸的日暮之愁,早在孟浩然心中隐现出一方彼岸了。
        叁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 人生 的 此岸 与 彼岸 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时间与空间构成生命存在的首要束缚,是人类认识难以逾越的鸿沟。西方哲学的求真,在这里却被东方文化的悟道所化解开。或者说,中国文化自有一套自己的哲学理念,来平衡现世与精神间的关系。
        日暮,黄昏落日打满江面,江上烟水濛濛;日暮,倦怠的舟船停宿汀州;日暮,对他有种难以抗拒的关联,他是个情感丰富的诗人,长安一片月留恋着宿愿;凌烟阁上有朵升起的云彩;曲江边盛放的牡丹,追思冰削雪揉的苦寒;当然,还有远方那个温暖的家乡;种种人生况味。皆因日暮,在晚霞散尽,众鸟归林之时,独行者的愁绪,油然升起来了。
        仕途失意,理想幻灭,人生坎坷如一尊羁旅之躯,隔着潋滟水波,伫立。
        他看到了个体的微小与宽广的背景并存于天地间。
        此时,天地像是孕育出了一道雄阔的境界,翻滚的思潮被一道大象无形的浩淼长卷浑融。那是一种人生意识化入空旷寂寥的天地。
        此刻,情和景都达到了一个饱和点,迫切需要一种东西来串联化作诗行  他在船上来回踱步,一轮明月,从江中映出,他仰望苍穹,而后,俯身看着近旁的江水出了神。
        江中一弯月儿就这样静静守候在澄清的水里,像是在等待一场早已注定的相逢。
        他坐了下来,清光下,他深锁的眉目渐渐舒展开来,他似乎经过了一番上下求索,抑或只是偶然揭开了一道偈语。
       

       
                画作来源于「方济众」
        原来只是一个视觉角度。
        他发现,今夜,远处的天空注定要比近旁的树木还要低,这其实是个颠倒世界  站到远处看江水只是一片澄清的微茫,凑到近旁便会发现些更多忽略的物象,诸如天上的一朵云竟被一条水蛇缠进了水里。其实,云还是在天,蛇当然在水。这和人生之旅必然存在数不清的事与愿违一样。
        坐下来,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  原来只是个心境问题。
        今夜,高挂的明月注定要比平常更亲近人,超然平淡,无分心、无取舍,适合才是最好的。
        今夜,郁结的一个个意象,一个个造型,渗进了心间,霎时通悟。
        此情此境,不需太过雕饰的字眼,无需喷薄而发的气势,只需一双看到物象肌理的慧眼,把天地画成一片深邃自由的神态。
        此刻,心中欣慰,令他无需寻找笔墨,便以天地为卷,江水为笔,蘸着月华的清洌,简简单单书写一句对仗: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今夜,他构建了一个美学命题  精神只有附加于物象,才能完善一个自我的人格。
        东西方审美艺术在此时交融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是那么的清新与自然, 低 与 旷 相互依存; 清 和 近 互为因果。那是摆脱束缚后通向自由心境的彼岸。
        我时常思忖,当年的孟翁是如何书写出来的。这一切太过于偶然,把诗情化为诗意,意中蕴涵理趣又浑然无迹。似乎缺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想,一些景致和情味只有特殊的视角和特殊的直觉领悟力才会相遇吧。
        此时,透过诗行,恍惚间,看到他在自语吟咏,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个个幻灭的荒诞是必然的颠倒,颠倒了天与树,也就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人生逆旅就是一回扶正的逍遥游了。
        作者简介
        任逍遥,本文首发 菊斋 (ID:juzhai02),与你一起聊聊 诗词 、书画,古琴那些事儿。本文经 菊斋 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