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收起左侧

邵孔发||宠坏自己-散文随笔-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2708
主题
40
精华
0
墨水
110

发表于 2022-1-26 20: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认为宠惯是皇上对妃嫔、 父母 对子女的事情。讵料宠惯竟也是自身的事情,我们或正在自己宠坏自己。
         
        我们宠坏了自己的眼睛。就容貌说,喜爱看影视剧中的明星、运动场上的帅哥男神、奢侈品商店的摩登女郎、时尚杂志封面上令人惊艳的面容。不可否认,性选择中的追求,使得人类形体容貌进化日趋漂亮。于是乎无数的粉丝蜂拥追星。于是乎相形之下,觉得相貌一般的恋人带不出去。于是乎对终日辛劳、勤恳伺候自己的糟糠之妻麻木不仁,心生嫌弃。于是乎着迷于整容,以他人的喜欢改造自己。国人本黄种族类,今大有舍黄逐白之势,为肤白付出可观的代价。
         
        世间每个人都是 自然 之手、上帝之手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其独特处,正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存在。倘通过遗传选择、克隆、整容,使得女性皆如东家之子,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皆一副模样,一张面孔,尽管标准漂亮,人类社会将多么单调,还会有美感吗?多样、个性、平常、美丑,才是 生活 的本质、生活的式样、生活的真相。不能一味盲目地听从眼睛,或许宠坏的眼睛的追求,正是人类发展应该避免的不幸。
         
        我们宠坏了自己的嘴巴。从前粗茶淡饭,五谷杂粮,吃糠咽菜。逢年过节才舍得割上一刀肉,提上条把鱼,打打牙祭。儿童天天扳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过节。从前常想,今后要是顿饭有肉,那该多好,该多 幸福 。
         
        如今顿饭有肉, 有钱天天过年 ,想吃什么有什么;现在食物制作讲究色香味形俱佳,食物制作的佐料、作料、辅料、工夫的价值似要赶上食材的价值;现在鸡鸭鱼肉吃腻,改吃虾蟹蛇狸、蜂卵蜗牛,改吃珍怪贵稀;现在家庭做饭渐少,多下饭店,办酒会,赴盛宴,讲究钟鸣鼎食,秀色可餐。为能吃得下佳肴,则需 鼓琵琶以侑饮  执板奏歌侑觞 。可任怎么花费心思,翻新花样,付出多少银两,也吃不出从前贫穷时食物的滋味。缘于人不再亲劳敬食惜食了吧,盖因 美食不中饱人餐 吧,或由财富得之非分吧。人之嘴刁,倘珍怪贵稀仍不满足,往后还能吃什么?食物的真滋味,既在食物自身,更在于人的心境,人类对于饮食文化的精神关照。
         
        我们宠坏了自己的鼻子。 臭 (xiu)字本意指香气、气味。远古人类与动物嗅觉功能辅助狩猎、采集、农作、避险,对于自然气息的反应灵敏而细微,为求生存不得不敏锐判断各种气味,没有对于气味的挑剔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讲究,遂起好恶之心,讨厌起某些 难闻 的气味来, 臭 (chou)则变作贬义词,气味嗅觉从生存层面上升到精神追求层面。
         
        如今城市人与自然疏离,需有鲜花产业,除用以装饰,还以花代茶,以花入馔,以花制酒。花缺乏时,为克服体臭熏人,制造香水,压制冲淡身体自然散发的体味。食物制作讲究色香味形俱全,为食物生发香气,烹炒煎炸诸多方法发明出来,仍不满足,再添加香料。嗅觉渐渐适应享受人为制造的香气,如香水花气,烟酒香气,盛宴馔气。
         
        我们宠坏了自己的耳朵。今天的都市,人们利用传播工具,无处不在、无限广泛、无所限制地播放音乐,播之不足,举办演唱会,成千上万人聚集一起,听一人歌唱,众声附和,如痴如醉,皆为歌狂,气氛热烈喷张。今人的生活,除了睡着,可随时收听音乐,听到音乐;开会在听,坐车在听,郊游在听,吃饭在听,如厕在听;沉浸在一个充满乐声的世界里。若无乐音在耳,便若有所失,心神不安。听觉麻痹,便提高音量分贝、。
         
        人们喜欢音乐,或出于热爱音乐,或由音乐气氛的熏染和习惯,或求生活压力的抒解,或为填补生活的孤独空虚与寂寞,或以对抗城市噪音,本无可厚非。然而人们喜欢肉声、竹声,慢慢失去对于天籁的天赋听觉。叶圣陶先生《没有秋虫的地方》说: 天籁直击人的心灵,不论你沉浸在城市的尘世多久,一声秋虫,一叶之音就能把你的心灵唤醒。 城市楼群中难能听到流水潺潺、雨打芭蕉、鸡鸣犬吠、秋虫唧唧,唤醒的体会渐少,心灵只能淹没于噪音或乐声之中。大音希声,人们习惯嘈杂,不能享受安静。《黄帝内经》曰: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止,而后能观;静,而后能思。 娱乐至死 ,让人静心读书越来越少,思考也越来越少,于是乎人的思想也越来越少,需要心灵鸡汤。
         
        人类是一种不愿被动适应自然,而有主动追求的动物。这种追求精神是社会变化的原因,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使生活日益舒适享受。追求方向的正确,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保证。主观上,谁也不愿宠坏自己,只因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告子上》)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孟子·尽心下》)从现实和后果看,今人较之古人,有多少人体不抗寒暑,腿不能长行,肩不堪负担,胃不耐生冷,口不受辛苦,牙畏嚼硬食,目不适黑暗,弱不胜风雨,情不禁挫折,自我任性娇惯,无有止境,可能正在不知不觉渐渐失去自然赋予人的某些能力,改变人的本质。
         
        人类文明史上,圣贤对于享受有关的欲望,警惕地保持理性的节制的批判的态度。中国哲学、宗教认为,人类的社会问题,根源于人自身之欲,故有人性之辩,故儒家提倡 克己 ,理学主张 去欲 ,道家呼吁 安命无为 ,墨家倡导 节用非乐 ,佛家修行 无我 ;虽不尽合理,但放松这种理性节制批判,我们或会离天人合一越来越远,离自身完善越来越远,离我们自己越来越远。
         
        ●作者简介●
         
        邵孔发,安徽全椒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