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域名出售 微信:  hucheng114

网站内容整理中,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处理

友情文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收起左侧

赵宪宇:三个“怪人”教子,一点也不怪-读书随笔-美文欣赏

[复制链接]
等级头衔

等級:小学生

Rank: 2Rank: 2

积分成就
UID
6892
主题
50
精华
0
墨水
130

发表于 2022-1-26 2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赵宪宇
         
        历史上 怪 人很多,但如果说自己不拘一格,肆意不羁,而又要孩子规矩圆满,遵从礼仪,恐怕下面三人比较有代表性。
         
        一个是嵇康。公元三世纪,魏晋之际,出现了个叫嵇康的人,他字叔夜,谯国(今安徽宿县西)人。既崇尚老庄,恬静寡欲;又尚奇任侠,锋芒毕露,因此为司马氏所不容,而遭杀身之祸。他39岁死时,儿子还不到10岁,他为儿子作了一篇《家诫》,总结了一条又一条的 人生 守则,希望儿子长大后小心做人。娓娓叙来,如诗一般:
         
                                    
         
        儿哪!/长官处不可常去,/也不可留宿;/与长官同行,/万不要跟在后面,/免得某日长官惩办坏人时遭暗中告密的嫌疑;/参加宴会,/若遇争论,/得赶紧避开,/因争论必有是非,/不批评则不像样,/批评起来不伤甲就伤乙;/有人要劝你酒,/即使不想喝也断不可坚辞,/而必须得和和气气端着酒杯笑。
         
        怎么可以想象,一个总是白眼看人的人,会 教育 自己的孩子那样的 驯服 ,那样的低眉善目。
         
                                    
         
        当时,司马昭想纂曹魏,需要舆论支持,很想有像嵇康这样的著名文人助威,因此派了嵇康好友山巨源去做说客,希望他出来做官。一向 骄视俗人 的嵇康骨子里根本看不起司马昭,断然拒绝。不仅如此,还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给朋友,公开揭露司马氏,表达自己的政见,也表现了清高的人格。这是一篇今天读来都十分精妙的散文,风格一如他的性格,峻急刚烈,充满野性。人们老是想,你不出来做官帮司马昭则罢,还写什么绝交书呢?怎么也想不明白,嵇康你怎么就既要 伤害 甲又要 伤害 乙,既不吃他们那一套又没有半点微笑。
         
        另有一位是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学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入清后,以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欢批书,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 六才子书 。他喜欢对对子,有一天他游苏州的一个寺庙,和尚看看天色不早,随口说: 半夜二更半。 谁知,金圣叹把这句话当成了对子的上联,老是在那里沉吟,一夜都没有睡觉,但终究还是没有对上。寺宇长老见他如此认真,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劝他说: 你不要如此认真,我只是随口胡诌而已,也许这是一绝联,根本就没有下联呢。 后来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那天,正好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来了,今天是中秋节,而且他还欠着寺宇长老一个下联呢。突然他灵光一闪,一生耿耿于怀的下联对了出来,他对监斩官说: 我还有一个下联尚未对给寺宇长老,能不能让我写下这个下联呢? 监斩官想了一下,回答说: 午时三刻开刀,现在尚有些许时间,你就对吧。 狱卒拿来宣纸,金圣叹戴着枷锁,泪流满脸,在宣纸上写下下联:中秋八月中。
         
                                    
         
        接着,金圣叹又对监斩官说:时辰未到,让我的儿子过来和我唠唠嗑吧。获得允许后,他对儿子说:附耳过来,咱家有祖传秘方,要留给你。该儿子附耳上去,金圣叹低声道:花生与豆干一起嚼有牛肉味。若家贫买不起牛肉,可以此法暂解馋痨。此乃我祖传秘方。万嘱。万嘱。言毕,慷慨就义。
         
        这样一个视死如归,超凡脱俗的人,在 教子 上,却也是如此一般。他在儿子金雍十岁时,便以《水浒》为范例给他讲授文法,也曾应金雍的 力请 而放下自己紧迫的著述工作,选讲唐人七律,还将金雍的笔录稿整理成《选批唐才子诗》。他和儿子相疏相随皆因 书 ,无可奈何的悲哀中,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舐犊深情。他把儿子喻为 书种 ,骨肉之情,与 书 紧紧相连。他要儿子读书钻研,成就他的事业,也了却自己的未竟之业。一个看似玩世的金圣叹,实际上对自己的理想、观念、事业,却又是如此异乎寻常的钟爱、执著和至死不舍。并且是那样地寄希望于孩子,寄理想于未来。
         
                                    
         
        还有一位 怪人 是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晚年署作板桥老人,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之首。三岁丧母, 生活 贫困。五十岁以前,读书、教书、卖画。他做官时,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罢官时,不恋荣华,一身正气。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视功名如粪土,以清白为自豪。弃官后, 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 ,定居扬州卖画,自食其力。他个人孤傲自赏、清高不俗,他最有名的话是 难得糊涂 ,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但他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却非常注意教育方法,一点也不 糊涂 。
         
        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将儿子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照管。郑板桥担心自己的儿子被娇惯变坏,他身虽在山东,而心念在家的儿子。他从山东不断写诗寄回家中让儿子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儿子在母亲的带领下,一遍又一遍地背记着这些诗句,从而明白了许多人生的 哲理 。
         
                                    
         
        孩子长到六岁以后,郑板桥就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亲自教导儿子读书,要求每天必须背诵一定的诗文,并且经常给孩子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险,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这则遗言,是对子女的嘱咐,也是他对子女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他没有教育孩子离经叛道,也落入了一般人教育子女的 俗套 。
         
        三个 怪人 ,教子却似乎一点不怪。自己的行为那么乖张悖逆,而教育孩子却要如此恭顺进取,这样的反差,真让人难解和感动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